高一政治期末复习练习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 近年来,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旅长游短”的苦恼,使“快旅慢游”成为现实。这表明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
C.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D.消费是生产的根本动力
2. 中美贸易战中,国产芯片的短板暴露无遗,而亟待填补的巨大国内市场需求也为国产芯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这说明
A.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C.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 D.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3. 2019年我国国企加大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扩大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装备制造、造船、化工等领域的战略性重组。国企混改有利于
A.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B.实现不同所有制经济地位平等
C.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D.强化国有资产在总资产中的优势
4. 某镇为进一步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决定采取土地流转模式,让村民把土地集中外包或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将各家各户分散种植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让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土地流转制度使农村的土地从国家所有变成了集体所有
B.土地流转便于农村经济的规模化管理,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C.土地流转使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
D.土地流转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彻底变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5.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由此可见
A.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B.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民营经济
C.民营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柱D.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某高铁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其中民营联合体占股51%,打破了铁路建设领域约束民营社会资本投资的“玻璃门”。这有利于
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 ②公有资产在混合所有制中占优势
③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④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相同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 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②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③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④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 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
A.社会分工不同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9.右表是市民小吴一家2018年家庭收入情况。据此可知,小吴一家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年收入分别是
A.7万元、 36万元 B.17万元、 6万元 C.17万元、 26万元 D.10万元、 20万元
10.今年以来,江苏等21省份陆续公布上调基本养老金,广大城乡居民将有望受益,这反映
A.初次分配中注重效率 B.劳动报酬不断提高C.再分配要注重公平 D.按要素参与分配
11.某国有控股企业改革分配机制,高薪聘用科技人员,逐步实行员工持股参与分配的方法,允许他们以科技成果入股。此举有利于
A.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体作用 B.通过再分配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C.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D.完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
1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根本决定因素是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D.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13.某公司将高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的收入差距拉得过大,挫伤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优秀工人纷纷跳槽。这说明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
C.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D.公平与效率是互补的
14.有商家常使用先涨价后降价、虚构优惠幅度、卖滞销品等手段促销,导致活动结束后,因为商品质量问题、价格问题等引发的消费者投诉不断出现。这主要说明市场调节有
A.自发性 B.盲目性 C.滞后性 D.功利性
15.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价格机制,内容之一就是全国城市及建制镇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对居民用户实行垃圾计量收费和差别化收费(即分类投放垃圾的,适当降低收费标准)。这一举措
①自觉遵循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②意味着价格在绿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运用了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 ④表明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A.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B.实现共同富裕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17.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中,房产税试点和商品房限购政策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调控政策,目的是让房价回到理性的轨道、合理的水平。这一举措的主要目标是
A.促进经济增长 B.稳定物价 C.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增加就业
18.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成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将面向更大的亚太市场,协同解决长江经济带纵向发展问题。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A.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的需要B.体现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和管理经济
C.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标准和示范D.是政府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必然结果
19.2018年以来我国着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简单说,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下列举措能够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是
①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 ②补齐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③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④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规定,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众多平台、微商领域的大量自然人经营者,需要进行工商登记成为市场经营主体,依法纳税。这一规定的实施
A.导致代购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 B.消除了电商市场秩序混乱现象
C.创设了更加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 D.保证经营者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
21.自“限塑令”开始实施至今,塑料包装材料的产量、消费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限塑令”俨然已变形为“卖塑令”。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应
A.对废弃塑料产品进行再生利用 B.组织企业生产可降解绿色包装材料
C.提高塑料袋价格以减少其使用 D.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打击违规行为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3.继率先释放“起征点上调”减税红利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些改革举措有利于
①提高个人工资水平 ②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③贯彻共享发展理念 ④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下列举措中,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是
①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②发挥集体经济的主导作用,激发经济活力
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促进再分配更加公平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敬业氛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现代化建设开启新征程,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下列属于第二阶段目标的是
A.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B.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C.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D.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26.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
A.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C.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