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寒冷条件下血管应该会收缩,那为什么受冻脸会变红

来源:江苏省仪征中学 时间:2025-10-27
 

寒冷条件下血管应该会收缩,那为什么受冻脸会变红?


一、寒冷刺激的 “两步反应”

      我们的皮肤里有很多冷觉感受器(像 “温度警报器”),当脸暴露在冷空气中时,会触发以下连锁反应:

1. 第一步:血管快速收缩(脸先发白)

      冷觉感受器向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发送 “太冷了” 的信号,中枢立刻下令:面部小动脉收缩(相当于 “关小水管”)。

       目的:减少面部血液流量,降低热量散失(毕竟脸是 “暴露在外的散热大户”)。

       结果:面部供血减少,皮肤会先变得苍白(比如冬天刚出门时,脸会 “冻得发白”)。

2. 第二步:血管被迫扩张(脸变红)

       如果寒冷持续(比如在户外待 10 分钟以上),持续收缩的血管会 “搞事情”:

      小动脉长期收缩会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血液流不过来,细胞没法呼吸);

      缺氧的细胞会产生大量代谢废物(比如乳酸、腺苷),这些废物相当于 “求救信号”,会刺激血管壁的平滑肌放松 ——小动脉反而扩张了(相当于 “重新开大水管”)。


二、“脸红” 的关键原因

      血管扩张后,大量血液涌回面部—— 而面部皮肤薄、血管丰富(尤其是脸颊的毛细血管网),所以红色的血液会透过皮肤显现出来,脸就变红了。


总结:

      冷→血管收缩(发白)→缺血缺氧→代谢废物堆积→血管扩张→血液增多→脸红

     “冻得脸红” 现象是皮肤血管的 “应急操作”,人体为了平衡 “散热” 和 “局部供氧” 的 “矛盾决策”,核心是 “先收缩保命,再扩张救急”。


三、额外知识点:为什么有人冻得更红?

      面部皮肤越薄、毛细血管越丰富(比如敏感肌),脸红越明显;

     体质因素:有些人的血管对寒冷更敏感(“血管反应性强”),收缩和扩张的幅度更大;

    环境因素:如果寒风同时吹(加速散热),或者湿度高(冷得更 “刺骨”),血管的 “应急反应” 会更剧烈。


      举个直观的例子:冬天你刚从暖气房走到室外,脸会先 “唰地变白”(血管收缩);站 5 分钟后,脸开始发烫变红(血管扩张,血液涌进来),这就是 “冻红” 的完整过程!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