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家】浪漫主义音乐家—— 勃拉姆斯

来源: 时间:2025-10-27
 

浪漫主义音乐家介绍:「 勃拉姆斯 」篇


浪漫主义音乐家介绍

约翰内斯 · 勃拉姆斯

                     文  |  九 苑                     

图片

全方位介绍 - 勃拉姆斯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人物生平  

01

  生平简介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 - 1897),德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浪漫主义中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大师"和"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与巴赫、贝多芬并称为德国音乐史中的"3B(姓名首字母)"。

 

勃拉姆斯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低音提琴手,他自幼展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在父亲的引导以及名师的教导下,他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年时期,他结识了许多音乐界的重要人物,在不断的演出与创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音乐风格兼具古典主义的严谨与浪漫主义的深情,作品结构宏大且严谨,情感表达细腻而深沉。他的创作领域广泛,涵盖交响曲、室内乐、钢琴作品、声乐作品等多个方面。《摇篮曲》、《第一交响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等,都是他耳熟能详的作品。

02

  主要成就

一、传承并发展音乐传统
勃拉姆斯是继贝多芬之后,创作面广、继承古典传统较深的德国作曲家。他将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情感完美结合,既继承了巴赫、贝多芬等前辈的音乐精髓,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元素,为音乐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音乐创作领域的成就
勃拉姆斯在交响曲、室内乐、钢琴作品、声乐作品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创作。他的交响曲结构宏大、严谨,情感深刻,如四部交响曲被视为贝多芬之后交响曲创作的重要里程碑。室内乐作品则展现了他精湛的对位技巧与丰富的和声运用,《匈牙利舞曲》等更是广受欢迎。

他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被誉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这部作品于1855年开始创作,1876年完成,历时21年。它继承了贝多芬从黑暗到光明的史诗般构思方式,在结构上有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影子。其终曲乐章的第一主题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的旋律极为相似,是勃拉姆斯对贝多芬的致敬。

三、音乐教育的成就
勃拉姆斯的音乐风格,对不少年轻音乐家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他借由教学与交流,将音乐技艺与理念传递开来,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音乐人才的成长。像马勒、勋伯格等后世作曲家,或多或少从他的创作手法与理念中得到了启发。
03

  个人生活


一、与舒曼的故事

1853年,经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引荐,20岁的勃拉姆斯前往杜塞尔多夫拜访舒曼。在舒曼家中,勃拉姆斯演奏了自己的作品《C大调钢琴奏鸣曲》和《第一钢琴奏鸣曲》。舒曼听后大为赞赏,立刻邀请妻子克拉拉一同聆听。克拉拉走进房间,勃拉姆斯一眼便钟情于她。

 

舒曼对勃拉姆斯的才华极为看重,在自己主办的《新音乐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新的道路》的文章,向世人宣布勃拉姆斯将是未来的音乐天才,称赞他是“一个以理想的方式来表现这个时代的人物”,这篇文章奠定了勃拉姆斯在音乐界的地位。舒曼还将勃拉姆斯引荐给莱比锡的布莱特柯普夫—赫尔特尔音乐出版社,出版了勃拉姆斯的第一批作品,包括钢琴奏鸣曲及一些歌曲。


了解“舒曼”的生平、主要成就和作品的知识,详见文章《浪漫主义音乐家介绍:「 舒曼 」篇》。


二、感情经历

1858年,在哥廷根认识了阿嘉特·冯·西博尔特,两人订婚,然而勃拉姆斯还是逃避了这场婚姻,两人于1859年春分手勃拉姆斯终身未娶,与克拉拉·舒曼超越友谊的感情长达43年。据说他曾向克拉拉写过多封情书,但一封也未寄出,而只是将乐曲的手稿寄给克拉拉。


1854年,舒曼企图自杀,被救后送入精神病院,当时克拉拉正怀着他们的第八个孩子。勃拉姆斯赶到杜塞尔多夫,在舒曼病重期间,一直陪伴在恩师身边,照顾着克拉拉和他们的七个孩子,给予他们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支持。1856年舒曼逝世,葬礼结束后,勃拉姆斯选择悄然离开。此后他将对克拉拉的感情默默倾注于音乐创作中,终身未娶。




02

  主要作品

01

  作品编号


勃拉姆斯的作品编号主要是"Op."编号,这是拉丁语"OPUS"的缩写,意为"作品"。通常格式为"Op.XX No.XX",表示作品号和该作品集中的第几首。如Op.121《间奏曲》,是勃拉姆斯晚期的作品,同样以"Op.121 No.XX"来区分该作品集中的不同间奏曲。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匈牙利舞曲》系列,这个系列没有正式的"Op."编号,通常以"No.X"表示对应的曲子。比如他最著名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就是"No.5"。
 
“Op.”编号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品的创作或出版顺序。由于创作时间跨度大、作品众多,且当时出版情况复杂,所以该编号也不能完全精准体现作品的创作先后顺序。

除了“Op.”编号外,勃拉姆斯还有一些作品采用“Woo”(Werke ohne Opus)编号,用于那些没有正式“Op.”编号的作品。但这些编号是学者为了区分未正式出版或新发现的作品而自行添加的编号,因此它们并不通用。
02

  匈牙利舞曲


勃拉姆斯共写了21首《匈牙利舞曲》,这些作品原本是为钢琴四手联弹而作,后来被改编成多种其他形式。他融合了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元素,既有匈牙利民族音乐独特的风格,又不失古典音乐的典雅与庄重,旋律线条丰富多样,既有热情奔放的段落,又有抒情优美的部分,对比强烈。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最著名的一首匈牙利舞曲。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升F小调,快板。主题节奏明快,旋律热情奔放,充满匈牙利吉卜赛音乐特色,强烈的切分节奏使其情绪激昂,具有极高的感染力。

03

  交响曲


勃拉姆斯共创作了4首交响曲,这4首交响曲都非常著名。其中《第一交响曲》有着“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的美誉,在风格上继承了贝多芬的传统,充满宏大的气势与深刻思想。


《c小调第一交响曲》

这部作品于1855年开始创作,1876年完成,历时21年。它继承了贝多芬从黑暗到光明的史诗般构思方式,在结构上有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影子。其终曲乐章的第一主题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的旋律极为相似,是勃拉姆斯对贝多芬的致敬。

04

  声乐作品

勃拉姆斯创作了许多声乐作品和艺术歌曲,除了以下提到的,还有《五月之夜》、《永恒的爱》、《爱之歌圆舞曲》、《女低音狂想曲》、《四首严肃歌曲》等。


《摇篮曲》这是一首我们一定在哪里听过,但很少有人知道出处的曲子。该曲作于1868年,是他送给好友克拉拉的第二个儿子的礼物。原为声乐歌曲,后被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弦乐作品等多个版本。


该曲旋律优美、温馨,节奏平稳,以3/4拍为主,模拟摇篮轻轻晃动的节奏,给人宁静、安详之感。和声丰富,烘托出温暖的氛围。歌词富有诗意,营造出母亲守护孩子入睡的美好情境。 《德意志安魂曲》19世纪中期,德国社会动荡,勃拉姆斯在母亲去世后,有感而发创作此曲,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者的慰藉。


它摒弃了传统安魂曲的拉丁语歌词,采用德语圣经经文。全曲共七个乐章,规模宏大。音乐风格庄重肃穆又充满人性的温暖,既有深沉的哀婉,又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信念。


这部作品不仅是勃拉姆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德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宗教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3

  知名作品


01

  摇篮曲


这是一首我们一定在哪里听过,但很少有人知道出处的曲子。该曲作于1868年,是他送给好友克拉拉的第二个儿子的礼物。原为声乐歌曲,后被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弦乐作品等多个版本。

该曲旋律优美、温馨,节奏平稳,以3/4拍为主,模拟摇篮轻轻晃动的节奏,给人宁静、安详之感。和声丰富,烘托出温暖的氛围。歌词富有诗意,营造出母亲守护孩子入睡的美好情境。
02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最著名的一首匈牙利舞曲。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升F小调,快板。主题节奏明快,旋律热情奔放,充满匈牙利吉卜赛音乐特色,强烈的切分节奏使其情绪激昂,具有极高的感染力。

03

  c小调第一交响曲

这部作品于1855年开始创作,1876年完成,历时21年。它继承了贝多芬从黑暗到光明的史诗般构思方式,在结构上有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影子。其终曲乐章的第一主题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的旋律极为相似,是勃拉姆斯对贝多芬的致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