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研】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音乐教学目标如何写

来源: 时间:2025-10-25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音乐教学目标如何写?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提出了四个艺术课程核心素养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四个核心素养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具有不可分割性

它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往往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研制思路


以单元为突破口强调用学科大观念、概念性理解与结构化内容引领学生学习思维,通过大单元主题或活动建构性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系统整体思维:从简单分析思维转向系统整体思维


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

1.聚焦核心素养,研读课程标准


2.分析课程内容,设计单元统摄组织


三种方式构建

“单元统摄中心”

第一,遵循。即依据原教材单元主题和学习内容, 进行单元教学与目标设计。

第二,重组。即根据原教材的学习主题与内容, 统整、拓展、重组教学单元。利用教材中同一主题在不同学段、不同教学内容中的呈现,用联系的思维统整相关资源,确定新单元主题与教学目标;关注学习 内容及其音乐内在的逻辑关联,组织新单元,为学生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知识提供支撑。

第三,创生。即围绕学习主题,自主寻找有意义的话题、主题或问题,据此设计利于培育学生创意实践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


3.依据学生特点,设计艺术实践活动


4.多维视角出发,编写单元教学目标


(1)从学习任务出发,凝练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目标。

参考案例:

表 1 “龙里格龙”单元教学目标

(3 课时)


(2)从学业质量出发,明确结果导向的核心素养目标。

表 2 “龙里格龙”单元教学目标

(3 课时)


(3)遵循学习逻辑,构建核心素养目标。

案例 “龙里格龙”单元教学目标

(3 课时)

·通过情境式聆听,分析现代京剧唱段和京剧器乐作品,体验京剧的艺术美,提高欣赏京剧的能力和学习兴趣(审美感知)

·通过学唱京歌、京剧唱腔、念奏锣鼓经、身段模仿、表演等,体味京剧艺术的风格与韵味,提升艺术表现能力(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通过探究、对比、合作表演、评价等形式,加深对京剧的全面认识,理解京剧文化的经典性,提升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力,增强文化自信(文化理解)



单元教学目标编写思路


  1. 演绎法

    自上而下的学者思路

  2. 归纳法

    自下而上的教师思路

  3. 辩证法

    双向互动的教育家思路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