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案例】非洲歌舞音乐

来源: 时间:2025-10-11
 

01

说课说什么


1.说教材

分析、重组教材

有“准度、高度、深度”的把握

2.说学生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3.说目标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清晰具体)


4.说过程

清晰的教学环节

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逻辑思维

5.说板书和课后作业

板书:教学框架、教学重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

6. 说反思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02

怎么说课


1. 情感地说

脱稿、声情并茂

熟练、有理、新颖


2. 有条理地说

整体介绍+分开阐述

详略得当


3.有思想地说

课程理念


4.有主题地说

结构主题、大单元主题


5. 有个性地说

教学设计新颖



03

《非洲歌舞音乐》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非洲歌舞音乐”。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教材)。

非洲歌舞音乐是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我的设计以"非洲音乐之旅"为主线,分民间音乐、非洲鼓、歌舞音乐三个板块,通过沉浸式体验帮助学生感知音乐魅力,提升审美能力,理解文化多样性。根据课标要求,教学重点为掌握非洲音乐特征及审美体验,难点在理解其社会文化功能。


学情分析

我对学生和学情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分析。

1. 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1)学生学习过“欧洲音乐”一课,初步具备了结合地理、文化、民族等因素了解音乐特点的能力

(2)学生之前通过鉴赏欧洲传统音乐,能够理解和接纳世界多元文化


2.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非洲节奏复合性、多声部织体

(2)节奏即兴创作与肢体协调配合度不足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聆听鉴赏、歌唱体验、思考讨论、创编表演等方法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魅力。

艺术表现:学唱非洲民间歌曲,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体验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歌曲的特点。

文化理解:通过鉴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审美修养,理解并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树立多元平等的价值观。

创意实践:掌握非洲鼓基础演奏技法,小组完成多声部节奏创意协作。


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各种分析,结合教材,我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2)学唱非洲民歌;(3)体验非洲鼓;(4)学跳非洲舞蹈;(5)综合体验,升华主题共五个部分。

 

(一)沉浸式导入

我戴着自制的非洲面具,手拍非洲鼓走进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鉴赏热情,导入非洲音乐之旅。

 

(二)第一站:在加纳鉴赏非洲民歌《非洲赞歌》,共分三个环节:聆听—体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歌唱、思考、讨论等方法探究非洲民歌的特点。

任务一

初次聆听《非洲赞歌》,结合谱例,引导学生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除了有歌声还有说话声、喊叫声、笑声的特点。

任务二

再次聆听,引导学生歌唱并了解伴奏乐器马林巴琴叮叮咚咚的音色特点。

图片0b81a1420bfff84f33f36cd7debdb8eb.png

任务三

歌唱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画旋律线歌唱,探究歌曲音节旋律的特点:

(1)乐句短小,反复音节多,无装饰音。

(2)常伴有喊叫声,以抒发情感。


(三)第二站,来到布隆迪体验《鼓舞》,感受非洲鼓的魅力

任务一

聆听布隆迪《鼓舞》,模拟鼓的节奏并探究其特点。

任务二

了解非洲鼓的形状、演奏姿势及其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和社会功能。

图片e2bce7a9ee70813822604596ca15918b.png

任务三

引导学生分组创编,体验非洲鼓舞的热烈。

带领学生学习几种节奏;鼓励学生寻找自已身边的非洲鼓,并作出不同的持鼓方式;教师领鼓,学生参与表演,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夸张的动作展示激情。

 

(四)第三站,设计创作和律动环节,在南非和纳米比亚体验非洲歌舞

任务一

鉴赏南非舞和纳米比亚舞,感受歌舞的情感并引导鼓励学生模仿动作。

任务二

观看舞蹈片段,模仿动作,探究非洲歌舞种类及宗教色彩。

任务三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非洲歌舞的特点。

 

(五)设计综合体验,将本节课的内容融为一体,集体演绎《非洲赞歌》,再次体验非洲歌舞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升华主题。



教学反思

本课以情境活化审美体验,通过节奏创编深化实践。但需要设计更多样巧妙的方式,技法学生的创意与肢体表达,使文化认知与即兴表现相融共生,让世界音乐真正成为素养培育的沃土。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