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优秀的孩子,背后总有“三股力量”

来源: 时间:2025-10-10
 

Part01

优秀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三股力量”


在我们访谈的五六十位优生家长中,一个反复被提到的现象是:孩子之所以能走得更远,靠的从来不是单一的家庭投入,也不是单纯依赖学校,而是家庭、学校和孩子三股力量的同向合流。

有位家长说过一句特别打动我的话:“孩子在学校努力,我们在家配合,老师在课堂上引导,这三方缺一不可。”


Part02

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李(化名)是一名高二学生,成绩稳定在年级前十。和很多“鸡娃式”家长不同,小李的父母很少在学习上直接给孩子压力,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和老师的沟通上。

每次考试后,他们都会主动联系班主任,不仅关心分数,更会问孩子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回答问题的状态、和同学的互动情况。老师提的建议,他们几乎立刻落实。

更重要的是,在孩子面前,他们从不当面质疑老师,而是反复提醒孩子:“要相信老师,老师希望你更好。”

这种家校一致的信号,让小李没有了夹缝和困惑,只需要安心学习。


Part03

报告里的发现


在《拔尖人才教育优生家长访谈报告(2025)》中,我们发现:

优生家庭普遍尊师重教:他们信任老师的专业判断;

主动沟通:经常反馈孩子在家状态,及时获取老师的建议;

维护权威:在孩子面前树立老师形象,而不是拆台;

积极参与:不少家长担任家委会或协助学校事务,成为老师的伙伴。

这种态度,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学校是一条战线,于是学习更专注,也更愿意跟随老师的节奏。

这就是我们提出的第三条公约:家校同心,合作育人。


Part04

老师的视角


老师们普遍认同:

如果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否定老师,孩子就会“钻空子”,把责任推来推去;

如果家长和老师目标一致,孩子反而会更踏实,因为没有“对立的出口”。

有一位班主任感慨:“教育就像一场接力赛,如果老师跑完一棒,家长却往反方向跑,孩子自然跑不快。”


Part05

家长的误区


过度依赖学校: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不管了;

过度干预教学:对老师频繁指指点点,甚至在孩子面前唱反调;

只看分数,不问过程:和老师沟通时只盯成绩,不关心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

这些做法,最终都会让孩子迷失。


Part06

家校合作的本质


家庭和学校,其实就是一个育人的合作协作体。

就像开公司需要合伙人,如果股东之间互相拆台,这个企业很难走远;就像一根筷子夹不起东西,只有两根甚至更多根筷子一起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在教育中也是一样。家长和老师的目标是一致的——让孩子变得更好。

方法上的分歧完全可以通过沟通解决,但如果有人在孩子面前“说小话”、互相指责,最大的受害者一定是孩子。

所以,家校合作的关键是:求同存异,凝聚合力,目标一致。




优秀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成果,而是家庭、学校、孩子三股力量的良性循环:

孩子努力 → 老师有成就感 → 家长倍感欣慰 → 孩子更有动力。

这,就是优生家教的第三条公约:家校同心,合作育人。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