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交流】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诀窍

来源: 时间:2025-09-19
 
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既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研究活动,又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究竟该怎么做,才能使其效果更优?

01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备课所占用的时间较少,但是这项工作是教师最基本的教研工作,也是教师最基本的业务能力,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根基。

1. 常见的备课误区

一堂好课,一堂成功的课,一定是符合科学原理的课。所以,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借助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不要陷入以下误区。

  • 对现成教案的直接“拷贝”
  • 应付检查,搞“形式主义”
  • 借“集体备课”,制作“同构教案”
  • 教案成了搜索网上资源后的“拼盘资料”

老师在备课时,可以赏阅优秀教师的教案,根据班级学情制作符合自己特点及班级情况的教案。这样不仅让自己更加熟悉教材,也有利于自己教学及教研经验的积累。

2. 备课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主要工作和成果物化经历,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二者关系如下图: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以及设计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项:

  • 教学目标的制定
  • 教学资源的利用
  • 教学环境的设想
  • 教学方式的设计
  • 教学过程的设计
  • 教学活动的设计
  • 教学评价的设计

3. 改进备课的几个基本视角

  • 让教学重心由“教”向“学”转移
  • 注意“教”与“学”的互动(师生轮读、多项对话、共同演示、小组实验)
  • “预设”要为“生成”留有余地

4. 有效备课的原则与基础

  • 加强对教材的科学分析
  • 做好对学情的客观分析
  • 认识自我的长处与不足
  • 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准备

5. 针对教学环节的基本备课要求

  • 制定教学目标
  • 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用好教材、丰富教材)
  • 优化教学过程
  • 巩固练习的设计
  • 加强关于复习课的备课研究

6. 创新备课活动的形式

多媒体的不断普及,掀起了备课的改革浪潮,同时给教师在备课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力,让教学更有成效。

02说课

说课要求“六说”,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训练、说程序。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结点;教法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而选择的,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训练包括课内的和课外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程序则是优化教学过程和优化课堂结构的教学方案。
“六说”构成说课的整体内容,也构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具体的要求是:

1. 说课标

主要说两点:

(1)所选课题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要依据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新选课题(章、节、课)内容特点,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作用。

(2)根据“地位”和“作用”制定本课题的学习目标,通常从三方面来制定:

A. 思想教育目标

① 思想政治教育——如道德品质教育等。
② 学习品质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毅力、态度、方法、习惯等。
③ 思维品质教育——各学科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需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B. 知识传授目标

主要指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C. 能力形成目标

记忆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动用什么,评价什么,综合什么,在课标中要有明确的要求。

2. 说教材

主要说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处理,包括理论上的理解,知识点的解析,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分析教材是常规备课的重点,也是说课的重要内容,但说课更要侧重说明处理教材的理论依据和采用的处理方法,而不对某些具体知识作更多的解释和说明。如语文的解释词义、归纳段意,数理化的概念、定理的解释等。

3. 说学生

主要是分析学情,如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本课题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分别以及学法指导等。

学生情况是教学的重要依据,难点的确定、教法的选择、课堂训练的设计都应根据学情而定。

但这是常规备课中最薄弱的一环。大多数老师习惯于精英教学,喜欢从高点来设计,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如何。

说课,把说学生提出来,就是为了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使老师的每一份努力都能作用在全部学生身上,收获实在的课堂实效。

4. 说教法

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问题不在于什么方法最好、什么手段最简便,而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及教学设备的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和手段的依据。

教法的选择,最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情的分析。

5. 说训练

主要说明训练的目的,训练方式,训练题目的设计。训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中的训练,要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为目标而服务。

训练一般分为:

① 形成性
② 巩固性
③ 分层能力训练

对应解决分别为:

①主要检查学生对概念、定义、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
②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③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使上中下三类学生通过此练习都有所得,培养能力。

6. 说程序

说明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即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我们常说的优化课堂结构即指教学程序的设计,方法有两种。

一是将材料按“六说”分六块一一分别来说,这样说材料容易组织,条理清晰,但艺术性不强,给人支离破碎的印象。

二是综合组织,按教学程序来说,将“六说”内容分布在各教学环节中,这样说艺术性强,流畅,浑然一体,但组织材料费力,还会条理不清。

总之,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说课方法。

03上课

把握热闹的“度”,该“热闹”时才“热闹”。

从头热闹到尾的一堂课是不正常的,反之,从头到尾都不热闹的一潭死水的课也不正常。老师应是一堂课的“控制师”,如何当好“控制师”的角色是每个人都必须深入思考的。

老师应该给足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不要让学生很快说出答案,应杜绝学生信口开河的发言习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取决于对知识的理解领悟程度。每个学生的理解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作为课堂的“控制师”,老师提出的问题应从简单逐步走向复杂,循序渐进,实实在在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另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做练习认真细致的习惯。新的教学理念追求生成性、领悟性,但违背生成规律缺乏有效的引导,也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也是课堂的一种病态。

要想使一堂课高效完美,老师们可以这样:

1. 摆正心态,自然和谐生成,不违背规律,不拔苗助长。

2. 认真钻研教材,以生成的动态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不生搬硬套,多设想几套教学方案,根据课堂变化的情况随时改变自己的教法。

3. 设计问题有针对性,提有价值的问题,提学生感兴趣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4. 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不要照本宣科、自我陶醉,要每一堂课都树立:

  • 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 需要意识——为学生的需要服务
  • 生成意识——根据课上发生的情况或某种需要随机调整
  • 效果意识——力争让学生一课一得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