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既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研究活动,又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备课所占用的时间较少,但是这项工作是教师最基本的教研工作,也是教师最基本的业务能力,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根基。一堂好课,一堂成功的课,一定是符合科学原理的课。所以,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借助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不要陷入以下误区。老师在备课时,可以赏阅优秀教师的教案,根据班级学情制作符合自己特点及班级情况的教案。这样不仅让自己更加熟悉教材,也有利于自己教学及教研经验的积累。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主要工作和成果物化经历,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以及设计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项:多媒体的不断普及,掀起了备课的改革浪潮,同时给教师在备课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力,让教学更有成效。说课要求“六说”,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训练、说程序。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结点;教法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而选择的,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训练包括课内的和课外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程序则是优化教学过程和优化课堂结构的教学方案。“六说”构成说课的整体内容,也构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具体的要求是:这要依据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新选课题(章、节、课)内容特点,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作用。(2)根据“地位”和“作用”制定本课题的学习目标,通常从三方面来制定:② 学习品质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毅力、态度、方法、习惯等。③ 思维品质教育——各学科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需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指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记忆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动用什么,评价什么,综合什么,在课标中要有明确的要求。主要说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处理,包括理论上的理解,知识点的解析,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分析教材是常规备课的重点,也是说课的重要内容,但说课更要侧重说明处理教材的理论依据和采用的处理方法,而不对某些具体知识作更多的解释和说明。如语文的解释词义、归纳段意,数理化的概念、定理的解释等。主要是分析学情,如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本课题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分别以及学法指导等。学生情况是教学的重要依据,难点的确定、教法的选择、课堂训练的设计都应根据学情而定。但这是常规备课中最薄弱的一环。大多数老师习惯于精英教学,喜欢从高点来设计,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如何。说课,把说学生提出来,就是为了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使老师的每一份努力都能作用在全部学生身上,收获实在的课堂实效。问题不在于什么方法最好、什么手段最简便,而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及教学设备的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和手段的依据。主要说明训练的目的,训练方式,训练题目的设计。训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训练,要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为目标而服务。③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使上中下三类学生通过此练习都有所得,培养能力。说明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即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我们常说的优化课堂结构即指教学程序的设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将材料按“六说”分六块一一分别来说,这样说材料容易组织,条理清晰,但艺术性不强,给人支离破碎的印象。二是综合组织,按教学程序来说,将“六说”内容分布在各教学环节中,这样说艺术性强,流畅,浑然一体,但组织材料费力,还会条理不清。总之,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说课方法。从头热闹到尾的一堂课是不正常的,反之,从头到尾都不热闹的一潭死水的课也不正常。老师应是一堂课的“控制师”,如何当好“控制师”的角色是每个人都必须深入思考的。不要让学生很快说出答案,应杜绝学生信口开河的发言习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取决于对知识的理解领悟程度。每个学生的理解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作为课堂的“控制师”,老师提出的问题应从简单逐步走向复杂,循序渐进,实实在在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另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做练习认真细致的习惯。新的教学理念追求生成性、领悟性,但违背生成规律缺乏有效的引导,也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也是课堂的一种病态。1. 摆正心态,自然和谐生成,不违背规律,不拔苗助长。2. 认真钻研教材,以生成的动态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不生搬硬套,多设想几套教学方案,根据课堂变化的情况随时改变自己的教法。3. 设计问题有针对性,提有价值的问题,提学生感兴趣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4. 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不要照本宣科、自我陶醉,要每一堂课都树立:<注意“教”与“学”的互动(师生轮读、多项对话、共同演示、小组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