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有哪些细胞进行“非主流”的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有什么意义?

来源:江苏省仪征中学 时间:2025-09-18
 

有哪些细胞进行“非主流”的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有什么意义?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纺锤体的牵引、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确保了遗传物质准确、平均地传递给两个子细胞。

在真核细胞世界中,还存在一种更为简洁、快速的分裂方式——无丝分裂。


一、什么是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Amitosis)又称直接分裂,在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凝缩、纺锤体形成等特征,细胞核直接缢裂为二,随后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1882年,德国生物学家弗莱明最先发现无丝分裂方式。

当时他在观察动物上皮细胞时,偶然发现一些细胞的细胞核直接缢缩分裂,并未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此后,科学家们在多种生物的细胞中陆续观察到这一现象。

二、细胞怎样高效进行无丝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的过程相对简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 分裂准备:遗传物质的复制

在分裂开始前,细胞会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DNA的复制。

与有丝分裂相同,无丝分裂也需要先完成遗传物质的复制,以确保子细胞能够获得足够的遗传信息。

但与有丝分裂不同的是,染色质不会凝缩成可见的染色体,始终以松散的状态存在于细胞核中。

2. 细胞核分裂:直接缢裂

细胞核分裂是无丝分裂的核心阶段。

首先,细胞核会逐渐延长,形成哑铃状的结构;

随后,细胞核中部开始出现缢缩,缢缩逐渐加深,将细胞核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核。在这个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始终保持完整,不会出现消失现象。

染色质也不会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和分离,而是随着细胞核的缢裂被大致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核中。

3. 细胞质分裂:最终形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核分裂完成后,细胞质会沿着细胞核缢缩的部位开始分裂。

动物细胞通常是在细胞膜中部的缢缩环收缩,将细胞质缢裂为两部分;

植物细胞则可能通过形成细胞板的方式完成细胞质分裂。

由于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体的牵引和染色体的精确分离,遗传物质的分配可能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导致两个子细胞的遗传物质可能不完全相同。

这种不精确性是细胞在特定情况下的适应性表现。

三、哪些细胞会选择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主要出现在一些生长迅速、需要快速增殖或修复损伤的细胞中,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分裂,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求。

1. 单细胞原生动物

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们常常通过无丝分裂进行繁殖。

例如,草履虫在营养充足的环境中,会通过无丝分裂快速增殖,形成两个新的草履虫。

这种分裂方式能够让原生动物在短时间内增加个体数量,提高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2.高等动物的特定细胞

在高等动物体内,大多数体细胞以有丝分裂为主。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一些细胞也会选择无丝分裂:

肝细胞: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当肝脏受到损伤时,肝细胞需要快速增殖以修复损伤。

此时,部分肝细胞会通过无丝分裂快速产生新细胞,弥补受损组织。


肾小管上皮细胞:肾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负责重吸收和分泌等功能,当肾脏受到轻微损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也可能通过无丝分裂进行修复和更新。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的支持细胞,它们对神经元起到支持、保护和营养等作用。

在神经系统发育或受损修复过程中,神经胶质细胞可以通过无丝分裂快速增殖,为神经元提供更好的支持。

3.植物细胞的辅助分裂方式

在植物体内,一些生长迅速或功能特殊的细胞也会进行无丝分裂。例如:

愈伤组织细胞:愈伤组织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形成的未分化细胞团,这些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常常通过无丝分裂快速增殖。

胚乳细胞:种子的胚乳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在胚乳发育过程中,一些胚乳细胞会通过无丝分裂快速增加数量,以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

四、无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的最大特点是过程简单、耗时短、耗能少,但遗传物质的分配精确性相对较低,在生命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生物学意义。

1.无丝分裂快速高效,能够让细胞在短时间内完成分裂,满足生长、发育和修复的需求。

2.无丝分裂过程简单,大大降低了细胞分裂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在一些能量供应相对不足的环境中,细胞无丝分裂节省了能量,提高了生存能力。

3.无丝分裂导致遗传物质分配的随机性增加,可能产生一些新的遗传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