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来源: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一生物备课组 时间:2025-09-18
 

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 nerve fiber)和无髓神经纤维(unmyelinated nerve fiber)是神经纤维的两种核心类型,二者在结构、功能、分布及传导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决定了它们在神经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对比分析:


一、核心定义与结构差异

神经纤维的核心结构是轴突(传导神经冲动的关键部分),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轴突外是否包裹 “髓鞘”(myelin sheath),以及包裹方式的不同。


特征
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 Nerve Fiber)
无髓神经纤维(Unmyelinated Nerve Fiber)
核心结构
轴突外包裹髓鞘(多层细胞膜构成的绝缘层),髓鞘间存在 “郎飞结”(Ranvier node)
轴突外无髓鞘,仅被神经膜细胞(施万细胞)的细胞膜直接包裹(无多层折叠)
髓鞘来源
周围神经系统(PNS):施万细胞(Schwann cell)的细胞膜反复包绕轴突形成;
中枢神经系统(CNS):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的突起包绕轴突形成
仅由施万细胞(PNS)或星形胶质细胞(CNS)的细胞膜 “松散包裹”,无多层折叠形成的髓鞘
郎飞结
存在(髓鞘不连续的区域,轴突裸露),间距约 0.2-2mm
不存在(无髓鞘,轴突全程被细胞包裹,无裸露的 “结” 状区域)
轴突直径
较粗(通常 2-20μm)
较细(通常 < 2μm)
神经膜细胞关系
1 个施万细胞仅包裹 1 个轴突的一段(形成一个髓鞘节段);
CNS 中 1 个少突胶质细胞可包裹多个轴突
1 个施万细胞可包裹多个轴突(多个细轴突嵌入施万细胞的胞质槽内)

二、神经冲动传导特性差异

传导特性是二者最关键的功能区别,直接由 “髓鞘” 和 “郎飞结” 的有无决定,核心差异体现在传导速度传导方式上。


传导特性
有髓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
传导方式跳跃式传导
(saltatory conduction)
连续式传导
(continuous conduction)
传导速度
快(通常 3-120m/s),速度与髓鞘厚度、郎飞结间距正相关
慢(通常 0.5-2m/s),速度仅与轴突直径正相关
能量消耗
低(仅郎飞结处需要离子交换,减少 Na⁺-K⁺泵的工作负荷)
高(轴突全程需离子交换,Na⁺-K⁺泵持续工作)
绝缘性
高(髓鞘阻止离子跨膜,避免相邻纤维间 “干扰”)
低(无髓鞘隔离,相邻纤维易发生 “电流扩散”)

三、分布与功能差异

二者的分布和功能高度匹配 —— 有髓纤维负责 “快速、精准” 的信号传递,无髓纤维负责 “缓慢、持续” 的信号传递。

1. 有髓神经纤维的分布与功能

  • 分布部位

    • 周围神经系统: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如手臂、腿部的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神经(传递触觉、痛觉中的 “快痛”、温度觉)、部分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
    •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白质的上行感觉束(如脊髓丘脑束、薄束 / 楔束)、下行运动束(如皮质脊髓束),大脑皮层的投射纤维(如内囊中的纤维)。
  • 核心功能

    :传递需要 “快速响应” 或 “精准定位” 的信号,例如:
    • 躯体运动:大脑发出的 “抬手” 指令,需快速传递到手臂肌肉,避免动作延迟;
    • 躯体感觉:手指触摸到热水时,“快痛” 信号需快速传递到大脑,触发 “缩手” 反射;
    • 中枢整合:脊髓与大脑间的感觉 / 运动信号传递,需精准、快速以保证神经功能协调。

2. 无髓神经纤维的分布与功能

  • 分布部位

    • 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的节后纤维(如支配胃肠道平滑肌、汗腺、血管的神经)、部分躯体感觉神经(传递 “慢痛”、痒觉、内脏感觉);
    •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的局部回路纤维(如神经元间的短距离连接)、脊髓灰质的联络纤维。
  • 核心功能

    :传递不需要 “快速响应” 但需 “持续调节” 的信号,例如:
    • 内脏调节: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汗腺分泌、血管的缓慢舒张 / 收缩,这些过程需要持续的信号调控,而非快速反应;
    • 慢痛与痒觉:“慢痛”(如炎症引起的持续性疼痛)、痒觉不需要快速反射,更需要 “持续感知” 以提示机体损伤;
    • 局部整合:中枢内神经元间的短距离信号传递(如大脑皮层内的信息加工),无需长距离快速传导。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