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阅读】坚持运动的孩子,到底有多强大…

来源: 时间:2025-09-12
 

又到开学季!孩子们回到了学校课堂!


你是否对儿时体育课被其他科目占用的经历印象深刻,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你是不是也曾经萌生过这样的念头:孩子学习时间宝贵,还是不要运动了吧.....


那么,你是会把重心放在孩子的学习上,还是会更加注重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呢?


社体君想告诉成为家长的你,坚持运动对孩子产生的影响超乎预期。

运动让孩子变聪明!


很多人认为运动和大脑没什么关系,尤其一部分家长和老师主张将课余时间更多的用于书本学习。


而这恰恰造成了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之间出现能力鸿沟,缺乏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甚至出现身体素质差等情形。


相反,运动能够显著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


研究者发现运动不仅不会由于占用时间而降低学业成绩,反而能够通过提高认知功能而促进学业成绩(认知功能对于引导孩子学会做计划、并按照计划掌控自己的行为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负责控制情绪等)。

国外一所学校曾进行一项名为“零点体育课”的教育实验。要求学生们在上文化课之前,先进行大量的体育锻炼。结果,参加此项活动的1.9万名学生,不仅成了最健康的学生,还变成了最聪明的学生。


四川成都初三学生姚秉宸就被北京大学录取了。而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法宝,那就是不管学习多累压力多大,仍然保持着运动的习惯。他日常生活中喜欢打羽毛球、踢足球等。

为什么运动能让人变聪明呢?

● 运动能提高孩子注意力,缓解多动症


谈及注意力,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多动症的困扰;


即使没有达到多动症的程度,也有家长抱怨孩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而强迫孩子集中注意力也收效甚微。


为此,部分研究者们致力于改善多动症儿童注意能力差的症状。


运动心理学家们发现多动症儿童经过20分钟中等强度(75%最大心率)的跑步运动后,就能够显著缓解多动症的主要症状,即抑制能力低下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

● 运动使孩子变得更聪明的奥秘在于——运动能增强大脑功能并完善其结构


运动不仅能够提供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还能增强大脑功能并完善其结构,而后者恰恰被很多家长所忽视。


除了进行专门的有氧运动外,哪怕是一些孩子间的追逐打闹或者游戏,都可以观察到孩子在大脑功能上的提升。


而所谓的“使孩子变得更聪明”,也正是如此。

对此,有专家对8~9岁的儿童进行了运动干预:在每次放学后2小时内完成,强度为中等到高强度,周末会鼓励孩子与家长一起进行户外运动。


9个月后,结果显示,孩子的注意能力和抑制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并且大脑前额皮层的功能也显著增强。


从神经生理学角度,大脑前额皮层与认知控制功能有关。

运动对孩子成长还有哪些积极影响?

运动除了能够促进大脑发育,使孩子变得更加聪明以外,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有诸多积极影响:

1、促进体格发育

规律的运动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有调节作用,使生长激素分泌更加旺盛,进而促进孩子的体格发育。


合理的运动健身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将充足的营养输送到骨骼,为骨骼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原料;同时刺激骨骼中软骨细胞的分化,加快骨骼的生长。

2、提升身体素质

运动能够促进骨量的积累,增强骨密度,进而提升骨骼的承压能力;同时可使肌肉更加粗壮,肌肉的收缩力量和耐力明显增强,促进孩子力量和耐力素质的提升。


运动还能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有利于柔韧素质的提升。运动健身还能提高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反应速度加快,有利于提升灵敏和协调素质。

3、改善身体肥胖或消瘦问题

通过参加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消耗多余的能量,减少脂肪堆积,将体脂率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进行适度的力量训练,可促进肌肉生长,增加瘦体重的比例,使身材更加匀称。

4、缓解学习压力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们学业繁重。运动是调节学习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有效手段。

适度的运动健身可以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血清素和多巴胺等激素,使大脑产生积极、愉悦的情感,调节孩子在紧张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在缓解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5、塑造良好性格

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例如胜负观、个人观、集体观、乐观、坚强韧性等。

正因为有这些特性,全球很多著名大学和高中都非常青睐体育好的青少年。

6、运动是融入社会的最佳载体

孩子在参与运动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身体训练,也是在进行社交训练。提升社交能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都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好处。

不同学龄阶段的孩子适合什么运动?


3-6岁(幼儿园时期)

这一阶段是孩子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发展的黄金期。


平衡车和自行车可以充分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一些攀爬类运动,还有跳绳、踢足球等等,都可以让孩子慢慢尝试。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适合参加对抗性、竞技性非常强的项目。


6-12岁(小学时期)

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也更加喜欢跳跃、球类运动。


父母可以带孩子出去跑步,或者游泳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还可适当给孩子增加一些简单的对抗项目,比如击剑、跆拳道。


一些小的负重力量训练,比如仰卧起坐、哑铃操等等也可以尝试。


数据显示,10岁是孩子的发胖高峰,有些孩子还容易出现激素紊乱,所以每天至少要保证30-60分钟的运动时间。


13-18岁(初高中时期)

进入青春期后的孩子,骨骼质量和肌肉含量也会激增,到17岁基本接近成年人水平,这个阶段孩子的爆发力、速度、耐力等都在快速增长。


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等等运动都可以自由选择,主要还是要看孩子喜欢什么。


父母们可以在遵循孩子成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带孩子接触不同种类的运动,让孩子感受到运动的快乐。然后再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喜好,选择1-2项运动坚持下去。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孩子的全面发展从体育运动开始。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是对卓越和荣誉的追求。付出的艰苦训练,考验的是敬业精神和意志力。而在公平竞争中收获尊重和友谊,又能完成自我实现和超越。


每一次运动都是孩子体验坚持的机会,比如规定时间内跑完1000米、做足量的引体向上、一场简单的足球比赛.......孩子学会的将是规则意识;意志力锻炼;团队意识;对输赢的认识……合作与竞争,公平和责任,对输赢的态度,这些东西不用咱们说教,孩子在体育运动中自己就都学到了。


当孩子能坚持运动,终将成就更好的人生.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