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为何不能主导渗透压?

来源: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二生物备课组 时间:2025-06-27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为何不能主导渗透压?

教材在介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时提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而教材给出的血浆的化学组成表(下表)显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蛋白质。为何含量最多的蛋白质不能主导血浆渗透压?

图片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Na⁺和Cl⁻决定而非蛋白质,这是由渗透压的本质和溶质特性决定的,具体原因如下:

1. 渗透压的本质是溶质颗粒浓度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内溶质颗粒数摩尔浓度),而非溶质质量或分子大小。

Na⁺和Cl⁻是强电解质1分子NaCl解离为1个Na⁺和1个Cl⁻,产生2个离子颗粒。血浆中Na⁺浓度约135-145 mmol/L,Cl⁻约98-106 mmol/L,两者离子颗粒总数占血浆溶质颗粒的95%以上

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血浆总蛋白浓度约60-80 g/L,但分子量极大,血浆蛋白中约50%为由肝细胞合成的白蛋白。其余还包括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白蛋白约66 kDa,球蛋白可达百万级)。换算后,蛋白质的摩尔浓度仅0.1-0.2 mmol/L,颗粒数远低于电解质。

2. 血浆的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由电解质主导)血浆中小分子物质(主要是Na⁺和Cl⁻)形成晶体物质,形成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主导)血浆蛋白形成胶体物质,形成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虽然很小,但因为胶体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能直接影响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分交换。

3. 关键对比

溶质类型
血浆浓度
颗粒数贡献
渗透压占比
主要生理作用
Na⁺/Cl⁻
135-145 mmol/L
>95%
>99%
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
蛋白质
60-80 g/L
<0.5%
约0.5%
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4总结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Na⁺和Cl⁻决定,因其解离后颗粒数量占绝对优势(摩尔浓度高),符合渗透压的粒子依赖性。蛋白质虽总质量高,但分子大、颗粒数少,仅贡献少量胶体渗透压,主要作用于血管内水分布。两者在生理功能上分工明确,共同维持体液平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