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三次课”教会学生篮球行进间上篮

来源: 时间:2025-06-26
 

一、单手肩上投擦板球的练习方法(第一次课)


对学生来说,行进间上篮一伸手就能进球是最能鼓舞人心的事情, 而篮下两侧的近距离擦板球学起来简单,进球率高,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有效解决行进间上篮第三步在空中高手上篮的诸多技术问题, 可谓一举多得。

1. 教法安排

  • ①篮下两侧近距离单手肩上投擦板球。

  • ②篮下两侧近距离跳起单手肩上投擦板球。

  • ③跨跳步接反弹球双脚落地跳起单手肩上投擦板球。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三步上篮最后一步高手上篮做准备。

要求:1)学习投擦板球的方法;2)提高命中率。

2. 实施过程

  • 先在篮下两侧各设置一个投篮点,教师讲解示范:①单手肩上投擦板球的方法,重点讲解示范反弹点位置和单手肩上投篮用力方法,然后6~8人一组,一人一球,一个接一个依顺序练习,在左右两个标志点上每人各投10 个球,记住进球个数,教师逐个点评。通过两个投篮点的近距离投篮,相信很多学生都会有擦板进球的成功体验和对反弹点位置、用力方法的初步感受。

  • 接下来让学生探讨②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擦板球:要求身体充分向上腾起,再伸手投擦板球,两个投篮点各投10个球,每个同学力争比原地投擦板球多进1~2个球。

  • 尝到了跳起来投擦板球的甜头后,接下来做第 ③个练习:跨跳步接反弹球双脚落地跳起单手肩上投擦板球。采用这样的方法起跳比原地起跳更加充分,身体腾空时手离篮圈更近。要求每个学生再体验一下轻轻擦板进球的感觉。

3. 效能分析

有了进球的体验,学生就会想到怎么样才能进更多的球,或者说怎么样做进球更加便利。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进行深入地教学,学生就会在观察和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一轮一轮的练习中,加深对反弹点和用力方法的领悟,把握每一次投擦板球的机会,提高投篮的命中率。这组练习不仅为三步上篮最后投篮做了铺垫, 还为篮下小配合、近距离投篮等奠定了基础。


二、行进间跨步接球练习与三步上篮尝试(第二次课)


学习行进间上篮,单就三步技术教学而言,难就难在第一步跨步接球。学生在跨步接球时,时机把握不准、步伐容易混乱、拿球不稳,存在带球走、动作不协调或掉球等现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旦学生学会了第一步跨步接球后,接着做后两步上篮就顺理成章了。

1. 教法安排

  • ①原地跑动中跨越小体操垫夺教师手中的球,护球落地练习。

  • ②原地跑动中跨越小体操垫接抛球上篮尝试。

  • ③ 撤除小垫子,自运球三步上篮。

目的:学会行进间上篮第一步跨步接球方法;在此基础上自我探讨和领会行进间上篮的三步节奏和基本方法。

要求:1)掌握跨步接球的时机,学会调整脚步;2)自我探索三步的节奏、起跨的位置和方法。

2. 实施过程

以右手投篮为例,行进间第一步应该跨出右脚。练习时在三步上篮的起点处放置一个小体操垫,小体操垫是一个障碍也是一个提示,学生按顺序做如下练习:

  • ①教师站在体操垫的一侧持球, 学生原地跑动中右脚突然跨越小体操垫,从教师手中夺球,护住球右脚落地,第一步跨步接球完成。持球要离学生稍远一点,这样可以保证跨越步幅更大,又不至于造成带球走的情况发生。

  • 接下来做②原地跑动,看到教师手上的球抛出时,迅速调整脚步,右脚跨出,主动接球护球落地练习,方法正确的同学可以顺势接着做三步上篮尝试。

  • 再接着让学生尝试做③自运球三步上篮。

3. 效能分析

第①个练习采用夺球的方法是让学生思考清楚后主动调整脚步,以确保第一步跨步的正确;第②个练习是学生在看到老师的球要抛出时,迅速调整脚步跨出,是学生在被动情况下做出的积极反应。两个练习一夺、一抛让学生在变化中学会如何跨步持球与护球,又有练习的层次感。老师借助体操垫作为障碍,给出远近高低不同的球,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如何才能跨得果断和坚定,给对手措不及防和不可抵挡之势。这样的练习生动有趣,又具有针对性。

在原地跑动中,学生跨步接球如果能顺利完成,加上有第三步高手上篮的充分准备,教师再稍做提醒,让他们自我尝试,行进间三步上篮技术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三、行进间上篮完整练习及其拓展(第三次课)


有了三步上篮练习方法的尝试,教师再对上篮技术三步的要求进行规范,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的目的要求,再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在这个基础上再做拓展,把学生做三步上篮时可能遇到的障碍及其应对方法糅合进来,学生学到的知识就和实际联系起来了。

1. 教法安排

  • ①传球给老师后迅速启动,再接直传球、反弹球三步上篮。

  • ②面对防守,接抛球跳步急停,假动作后交叉步、顺步上篮。

  • ③根据防守的站位选择从左或从右突破对手上篮。

目的:明确三步的大小、要求以及如何突破防线护球上篮。

要求:1)三步要“ 一 大、二小、三高”;2)明确面对防守站位,选择突破方向和合适的突破方法。

2. 实施过程

  • 教师对行进间上篮的三步大小、节奏和投篮方法进行重新示范讲解,增加行进间的距离,做第①个练习,让学生在学会自然跑进中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距离跨步接球上篮,体会三步的大小、节奏,感受第二步时尽量压低上体,让第三步腾空滞空时间更长、动作更加舒展的方法,这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酌情进行干扰。

  • 接下来做练习②,面对防守,接抛球跳步急停、假动作后交叉步、顺步过人上篮,让学生熟悉基本的过人方法。

  • 在此基础之上再做进一步拓展③练习,学生根据对手的站位确定从左或从右快速突破上篮。

3. 效能分析

一般的教师,在教完了三步后就以为大功告成,其实,仅仅学会如何跨三步,距离实际运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平时练习三步上篮,在没有防守的情况下做得很好,而真正比赛时却不敢用或用不好,这就需要教师在一般性教学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贴近实战的辅助练习。

学生从学会上篮到善于抓住时机大胆突破上篮的过程,就是教学中从“学会”到“善用”的升华过程,抓住了这个教学过程就抓住了教学的 “火候”,不仅学生的技能会进一步提升,内心会因此变得更加强大,而且教与学的滋味都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