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第二课时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4-11-22
 

江苏省仪征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学科导学案

《屈原列传》第课时

研制人:杨钰      审核人:孔祥梅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授课日期:2024.11.15

本课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

本专题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第二个专题,设计宗旨是围绕历史类散文作品的研读,了解中国悠久的修史传统,考察这一类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把握中国人善于以史为鉴的思维方式;鉴赏作品的叙事艺术和说理艺术,领会其中体现的历史观念、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理解史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把握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学习和借鉴他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分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的差异与联系。

一、内容导读

1.时代背景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后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

    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资料链接

“楚辞”

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因为屈原作品中的《离骚》一篇最著名,。因此又称“骚”体。

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楚辞”的来源

楚辞的形式,从直接的因素来说,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但歌谣是用来唱的,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在于篇幅较长,如《离骚》《招魂》《天问》,另一方面,它是“不歌而诵”的,但又不像散文那样的读法,而是用一种“吟唱”式的特别声调来诵读。

楚地盛行的巫教,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楚国巫风盛行,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这使得屈原在创作时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诗经》的影响,如比兴手法的运用。

“楚辞”的特点

1)形式特点

 ①句式不整齐,每句字数可多可少,以六言、七言为主

 ②每首诗的句数不受限制,可多可少

 ③用韵不严格

 ④句中或句末加语助词“兮”“些”或“只”这一类字

2)照一般的说法,凡是诗句加有“兮”“些”语助词的作品,不分写作时间先后,不论作品内容,以及作者是否楚国人,都称“骚体”。

二、素养导航

1.了解“楚辞”及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爱的国情感。

3.疏通字、词,培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三、问题导思

1.掌握4-9段重点实词

2.梳理4-9段文意,完成下列表格

第二部分:屈原由见“绌”到见“迁”。

4-7

记叙

8

9

子兰使奸,屈原被迁

记叙

3.课文第5-7段,作者用大量笔墨写楚国的命运时插入了对屈原的描写,其用意是什么?

4.8段写“屈原既嫉之”,屈原痛恨的是什么事?表现了他怎样的信念和精神?

5.第8段中,作者议论的观点是什么?这对表现屈原有什么作用?

四、课后总结

整理4-9段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江苏省仪征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学科作业

《屈原列传》第二课时

研制人:杨钰      审核人:孔祥梅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授课日期:2024.11.15作业时长:45分钟

一、巩固导练10分钟)

1.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

每一令出,平其功(夸耀)   争宠而心其能(嫉妒)

屈平王听之不聪也(痛心)   厚币质事楚(呈献)

而齐怒,不救楚(竟然)       以一仪而汉中地(抵挡)

怀王稚子子兰王行(劝阻)   然亡国破家相随(接连)

发行吟泽畔(披散)         何不其糟而其醨(喝)

A①④⑥⑧⑨    B②③⑤⑨⑩     C③④⑦⑧⑩    D①②③⑧⑨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

A留怀王,以求割地    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B.上官大夫之同列      屈平不

C.王怒疏屈平          顷襄王怒迁之

D与日月争光可也      放流,眷顾楚国

3.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

A.内惑郑袖                   身客死

B.冀幸君一悟                 卒以此见怀王终不悟也

C.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       众人皆醉我独醒

D.因留怀王,求割地           其后楚日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镇定)   其称文小而其极大(指:同,意旨)

B.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着)    皭然而不淬者也(泥:沾污)

C新沐者必弹冠(新沐:刚洗完澡)              乃令张仪去秦(详:同,假装)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治国:治理国家)    靡不毕(见:看见)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A.王怒疏屈平         楚怀王贪信张仪

B.秦,虎狼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

C.故内惑郑袖         治乱

D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A.父母者,人本也         上官大夫与同列

B.信见疑                 举世混浊我独清

C一仪而当汉中地         举贤自佐

D天下笑                 而自令见放

7.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与例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例句:王甚任

A.楚同姓也 B.顷襄王怒而迁

C.屈平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D.楚有宋玉、唐勒、景差徒者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

以事其称文小而指极大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