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导学案第二课时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4-11-22
 

江苏省仪征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学科导学案

《百年孤独》第二课时

研制人:杨钰      审核人:孔祥梅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授课日期:2024.11.5

本章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

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一、素养导航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加西亚•马尔克斯和魔幻现实主义,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

2.思维提升与发展:解读小说的象征意味,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在本文的具体体现及其表达效果。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小说中创新的艺术手法,探究作品中作者展现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品味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分析魔幻和现实并存的情节,感受作品中渗透出的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理解特殊时代和地域的人类心灵和文化。

二、内容导读

1.前情回顾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表妹乌尔苏拉结婚后,带领一群年轻人离开家乡,长途跋涉来到一个偏远的地区,建立了小村庄马孔多。马孔多交通闭塞,只有一群吉普赛人偶尔来访,带来磁铁、望远镜和冰块等新鲜事物,却被村里人看做是魔法。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与吉普赛老人梅尔吉亚德斯结为好友,埋头钻研炼金术却一无所获。他想寻找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也以失败告终。反而是乌尔苏拉在寻找离家出走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时,无意中发现了邻近的城镇。马孔多自此和与繁华世界建立了联系,天翻地覆的变化即将到来。

2.魔幻现实主义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产生于拉丁美洲,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其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其真实”。它和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表现手法的魔幻性。它大胆借鉴象征、极度夸张、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各种表现技巧,反映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荒诞的人物、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融入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的幻想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

三、问题导思

任务一:文本研习

1.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丽贝卡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理解丽贝卡吃土的情节?

任务二:思考主旨

1.课文节选内容体现了《百年孤独》中“百年孤独”的含义吗?

2.你如何理解这种“百年孤独”?

四、课后导悟:

1. 文中钟表等有何象征意义?

2. 根据课文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

江苏省仪征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学科作业

《百年孤独》第二课时

研制人:杨钰      审核人:孔祥梅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授课日期:2024.11.5作业时长:45分钟

一、巩固导练(15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

1967年,马尔克斯创作的《百年孤独》________,震惊了世界文坛。不仅作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此后马尔克斯又推出了《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佳作。

马尔克斯对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除了创作实践上拥有像《百年孤独》这样的世纪________之作以外,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方面,他也是颇有建树的。一是他首先将民族传统和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发掘古老的印第安人神话传说,把它和当代拉丁美洲现实有机地融合成一体,并在一种虚幻的情景和氛围中,给现实披上了________的魔幻外衣。二是他的创作成功地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各种新颖的创作手法。他在运用象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梦幻意识的技巧方面非常高超,达到了________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        ),而是善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不拘一格地开创表现新路。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便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他的这种理论创新精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A.面世  扛鼎  光怪陆离  出神入化

B.面市  扛鼎  斑驳陆离  惟妙惟肖

C.面世  压轴  光怪陆离  惟妙惟肖

D.面市  压轴  斑驳陆离  出神人化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A.作者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B.不仅作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C.作品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D.不仅作品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A.他从来都不轻易借鉴和运用这些手法

B.他在借鉴和运用中很清楚这些手法的局限

C.他不只是在自己的创作中借鉴和运用这些手法

D.他在借鉴和运用中从不囿于这些手法的固定程式

二、拓展导练(1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7)

《百年孤独》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像画卷一样展现在读者面前,是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在写《百年孤独》之前,马尔克斯一直是拉丁美洲一个不温不火的作家。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就震惊了整个文坛。一时间,马尔克斯名声大噪,成了世界级的作家。关于《百年孤独》,有一件轶事。一个记者问起贾平凹对这本书的看法,他说他从来没有读过,也不知道好看在哪里。这很有意思。现实生活中,想必不少人有同样的想法,却不敢说出来,就像小资产阶级不敢承认自己对红酒和雪茄一窍不通;可一个完全消费得起红酒和雪茄,但对此不感兴趣的富豪,却可以非常坦然地说出这句话。很多初读《百年孤独》的人,可能都会有一种感觉:乱。这种的来源,可能是源于七代男人共享两个名字,可能是源于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也可能是源于那种强硬的马尔克斯的叙事风格。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乱的感觉,也源自于一种被震慑,像是一整个南美洲大陆的掠影,带着烈阳、暴雨和极度难忍的痛楚扑面而来。还没有准备好承受这种痛楚的人,往往会本能地选择闪避。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A.这种的来源,可能是源于七代男人共享两个名字,可能是源于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也可能是源于马尔克斯的那种强硬的叙事风格。

B.这种的来源,可能是由于七代男人共享两个名字,可能是由于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也可能是由于那种强硬的马尔克斯的叙事风格。

C.这种的来源,可能是七代男人共享两个名字,可能是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也可能是那种强硬的马尔克斯的叙事风格。

D.这种,可能是源于七代男人共享两个名字,可能是源于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也可能是源于马尔克斯的那种强硬的叙事风格。

5.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可改写成:很多初读《百年孤独》的人,可能都会有一种乱的感觉。从意思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三、选做题(1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1)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每年三月,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一个身材高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像鸟的爪子,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布恩迪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他用自己的一匹骡子和两只山羊换下了两块磁铁。这些家畜是他的妻子打算用来振兴破败的家业的,她试图阻止他,但是枉费工夫。在好几个月里,布恩迪亚带着两块磁铁,勘察了周围整个地区的一寸寸土地,甚至河床。他掘出的唯一的东西,是十五世纪的一件铠甲。

三月间,吉卜赛人又带来一架望远镜和一只放大镜。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布恩迪亚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将放大镜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他用两块磁铁和三枚殖民地时期的金币交换放大镜。乌尔苏拉伤心地流了泪。那盒金币由她父亲一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布恩迪亚无心抚慰妻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他甚至编写了一份使用这种武器的《指南》,连同许多试验说明和几幅图解,请一个信使送给政府。他等待答复等了几年。最后等得厌烦了,他就为这新的失败埋怨梅尔基亚德斯,于是吉卜赛人归还了金币,换回了放大镜,并且给了布恩迪亚几幅葡萄牙航海图和各种航海仪器。梅尔基亚德斯亲手记下了修道士赫尔曼作的简要说明,把记录留给布恩迪亚,让他知道如何使用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在雨季的漫长月份里,布恩迪亚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最后,他洋洋得意地向孩子宣布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

吉卜赛人回来的时候,乌尔苏拉唆使全村的人反对他们,可是好奇战胜了恐惧,因为吉卜赛人说是要展出纳希安兹人最奇特的发明,大家都到吉卜赛人的帐篷去,花一分钱,就可看到返老还童的梅尔基亚德斯——身体康健,没有皱纹,满口漂亮的新牙……布恩迪亚觉得这一切既简单又奇妙,第二天他不再按时进餐,从早到晚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他向乌尔苏拉唠叨,“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

他让那些跟他一起建立马孔多村的人带上铁锹、锄头和狩猎武器,并把自己的定向仪具和地图放进背囊,就去从事鲁莽的冒险了。……

探险回来以后,布恩迪亚绘了一幅地图。由于这张主观想出的地图,人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马孔多是在一个半岛上面。他是恼怒地画出这张地图的,故意夸大跟外界往来的困难,仿佛想惩罚自己轻率地选择了这个建村的地点。“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他向乌尔苏拉叫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他决定把马孔多迁到更合适的地方去。

村里的男人已经开始准备搬家,乌尔苏拉却像蚂蚁一样悄悄地活动,唆使村中的妇女反对男人的轻举妄动。布恩迪亚说不清楚,不知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对立的力量,他的计划遭到一大堆借口和托词的阻挠,终于变成没有结果的幻想。有一天早晨他难过地对乌尔苏拉说:“既然谁也不想走,咱们就单独走吧。”

“不,咱们不走,”她说,“因为咱们在这儿生了个儿子。”

“可是,咱们还没有一个人死在这儿,”布恩迪亚反驳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属埋在这儿,他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

乌尔苏拉温和而坚决地说:“为了咱们留在这儿,如果要我死,我就死。”

布恩迪亚试图用自己的幻想迷住她,答应带她去看一个美妙的世界:那儿,只要在地里喷上神奇的药水,植物就会按照人的愿望长出果实;那儿,可以贱价买到各种治病的药物。

“不要成天想入非非,最好关心关心孩子吧。”她回答,“他们像小狗儿似的被扔在一边,没有人管。”

布恩迪亚望了望窗外,看见两个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菜园里。他觉得,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他全神贯注地望着两个孩子,终于望得两眼湿润,他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

“好啦,”他说,“叫他们来帮我搬出箱子里的东西吧。”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与布恩迪亚相比,乌尔苏拉封闭、保守、节俭、务实,在布恩迪亚热衷于幻想并为之奋斗时,是她看守着他们的家,养育着孩子们。

B“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的感受,侧面体现出布恩迪亚长期以来对探索的投入。“无可奈何的叹息”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家庭和孩子的愧疚。

C小说注重从日常叙事中展现大时代。梅尔基亚德斯给布恩迪亚带来的葡萄牙航海图、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等东西透露出人类发展的时代感。

D布恩迪亚与吉卜赛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选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矛盾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同时又突出了人物形象。

7布恩迪亚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分析。(4)

                                                                

                                                                

                                                                

8《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请联系本文,谈谈对“魔幻”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的理解。(4)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