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长素类
生长素是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主要富集于生长旺盛的部位。根据不同细胞成熟度,调整生长素浓度,作用于不同植物器官,可控制生长进程、发芽阶段、防止落花落果或促进疏花疏果,具有鲜明的两重性特征。其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和植物细胞的成熟度三方面密切相关。
在组培中,生长素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的作用尤为明显。当其与不同激素组合应用时,可达不同预期效果。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增殖,配合生长素使细胞继续增大[1];在有茉莉素参与的生长过程中,生长素的生物合成会被促进[2];脱落酸抑制生长,使衰老过程加速,但又会被生长素所解除[3];生长素的浓度适宜时,可促进植物生长,同时开始诱导乙烯的形成,反之乙烯的生成也会逆向调控生长素的运输[4]。目前常用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有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等,按作用强弱依次为2,4-D>NAA>IBA>IAA,Coolaber储备液详细信息见表2。
表2 常用生长素类储存液

2. 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的植物激素,主要存在于细胞分裂旺盛的器官。其生理作用可概括为:调节组织器官个体的生长发育、营养吸收、外界胁迫等。具体来讲,细胞分裂素通过调控细胞分裂周期,加速细胞分裂前期的DNA复制。在体外施加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后,可使拟南芥产生一定的低温抗逆性[5],也可使黄瓜提高一些抗旱性功能[6]。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共同作用于培养基中,可使植物离体组织分裂活动旺盛,该现象在苍耳、大豆、胡萝卜、豌豆等物种中得到验证。目前常用的分裂素种类有激动素(KT)、6-苄氨基嘌呤(6-BA)、玉米素(ZT)、2-异戊烯腺嘌呤(2-IP)、吡效隆(4PU/KT-30/CPPU)和噻重氮苯基脲(TDZ),按作用强弱依次为TDZ和4PU>2-ip>6-BA>KT,Coolaber储备液详细信息见表3。
表3 常用细胞分裂素类储存液

3. 赤霉素类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