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必备知识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4-11-14
 

.古代诗歌必备知识语言风格及语言特征和诗人风格

一、辨析两组概念

1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

语言特点(特色)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他语言的风格特点,而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的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且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语言特点既包括语言风格,又包括用词、造句、叙述口吻等表达技巧要素。

2语言风格与诗人风格

不同的诗人因其个性、经历与思想不同,而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诗人风格中包括语言风格,但不全是指语言风格,它还包括思想感情等诸多要素。诗人风格是变化的,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如李清照早年诗词清新明丽,而晚年则婉约凄凉。诗人的风格是多样的。如苏轼风格是旷达豪放的,但其某些诗篇又是委婉细腻的。同样,李清照词是婉约的,但她的词作也有豪放的一面。

我们在赏析某首诗歌的语言特色时,不要先入为主地判定诗人的创作风格;我们在赏析语言风格时,不要等同于作者的创作风格。总之,我们要就诗论诗,从诗歌的实际出发。

二、古诗常见的九种语言风格

风格类型

类型解说

代表人物

豪迈雄奇

语言气势磅礴,节奏奔放,形象豪迈博大,意境恢宏阔远,情感积极向上。

苏轼、王昌龄

沉郁顿挫

语言深沉蕴藉,语势停顿转折,诗人似有千言万语,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杜甫

悲壮慷慨

思绪悲壮,出语高昂,充满感慨;怀才不遇,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愤慨不平。

辛弃疾、陆游

朴素自然

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质朴无华,平淡中蕴含深意。

陶渊明、白居易

婉约细腻

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李清照、柳永

含蓄委婉

含有深意,藏而不露,将情感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李商隐

清新明丽

意境上,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语言上,生动活泼;构思上,新颖轻巧。

王维、杨万里

浪漫飘逸

雄伟瑰丽,奔放豪迈,清新俊朗,自然率直,无拘无束,变化万千。

李白

幽默讽刺

多指诙谐、风趣或讽刺的笔调。

9.散文必备知识散文文体知识与阅读方法

、散文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

《辞海》说,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统称散文

广义上的散文,泛指除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类别集合。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狭义上,散文指一种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

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形式。作者往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感悟,深入地挖掘其中的内涵与哲理。

2特征

(1)纪实性强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主张大实小虚,即在保持题材大体真实的前提下,可以虚构某些细节,乃至某个次要人物。尽管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绝对是真实的,这一点也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2)形散神聚

形散神聚中的指的是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等,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是指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等是明确、集中、统一的。要想把的材料凝聚为,在结构上往往需要一条线索,把那些的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取材广泛

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

(4)形式灵活

结构多种多样,表达方式自由,语言运用灵活。

(5)语言优美

讲究文采,注意节奏,诗意浓郁。

、散文种类及高考重点考查文体

1.种类

散文类别

文体特点

表现手法

代表作品

写景状物散文

写景散文

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表现主题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荷塘月色》

状物散文

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托物寄意或赋予社会内容情感

托物言志、象征

《白杨礼赞》

写人叙

事散文

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

叙述、描写

《记念刘和珍君》

议论说

理散文

以议论为主,文笔灵活,寓哲理于形象

议论、象征

《我与地坛》

2.高考重点考查文体——文化游记散文

(1)概念

以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为写作对象,通过游历名人故居、文化古迹的方式,咏史怀古,阐发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的散文形式。

文化游记散文将文化思考的与文学创作的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此类散文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

(2)特点

文化意识强烈,关注现实性、细节性、深刻性。

文化游记散文通常以历史事件或与历史有关的风情事物为载体,通过写历史,把现实意蕴透露出来,做到以史写实,以事传情,用缥缈虚幻的情境抒写现实情感。

文化游记散文不应只是对古迹的凭吊,对有关历史事实的简单复述,它更需要写作者精细的审美情趣与文化载体的巧妙融合。它通常借助细节来抒写文化自身的魅力,或通过想象的细节还原所写文化名人的生活真实,增添文章的厚重韵味,增加文化散文的真实性、可感性。

文化游记散文要求作者在较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中,突出作品的文化意味和文化氛围;从选材上要求抒写文化名人、自然与社会风物或从历史掌故中进行独到深刻的分析。

游记意识浓厚:记游行踪明晰,作者的情感起伏变化,往往是游踪和情感变化双线并行,语言优美。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组成纵式结构是游记散文最普遍的结构形式。阅读时,首先要明确哪些段落是总览全貌、哪些段落是分项描写,文章依次写了哪些景物,每一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其次要把握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点,明确作者是怎样移步换景的,即作者是怎样把参观到的全貌呈现于读者面前的,方法是找出表明作者的游踪的词语。作者的情感变化往往随着游踪的变化和自然景物的变化而变化。

三、散文行文思路与线索

知识图要

知识导图一 不同散文行文思路

类别

行文思路

写景状物散文

引出写作对象状景咏物,时空拓展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抒情议论,升华主旨

写人叙事散文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