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4-11-14
 

1.古代诗歌必备知识古诗语言特点与章法结构          

一、古诗的语言特点

读懂一首古诗,最关键的是读懂古诗语言,即读懂诗家语诗家语是诗人创作使用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有别于日常使用语言,也有别于其他文体语言。从词法、句法维度看,它具有反常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惯于改变词性,言语具有意象性;惯于改变词序,言语具有跳跃性;惯于省略成分,言语具有凝炼性。

1语言变性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常见的有名词活用、形容词活用和动词活用现象。

示例:名词活用。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

形容词活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使动用法,意为使……变绿

动词活用。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使动用法,意为使……饮酒

2语言变序

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调某些意蕴,达到某种特殊效果,或出于格律等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某些词的顺序。主要体现在主语后置、主宾换位等方面。

示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为陈述对象,为主语后置。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光彩生门户应为门户生光彩,为主宾换位。

3语言省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产生了省略现象,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答话蕴含问话;意象组合。

示例: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简压缩为二十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者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二、古诗的章法结构

()近体诗的章法结构

1.常见章法结构

律诗常见结构

四分法:起承转合

二分法:前两联为第一层,后两联为第二层

三分法:首联为第一层,中间两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

绝句结构

一般结构:起承转合

两句铺陈,两句议论或抒情

前三句铺陈,第四句揭示中心

2.近体诗(主要是律诗)的起承转合结构

(1)定基调

起,即起笔,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等等。律诗首联为起,绝句第一句为起。了解古诗的起笔之法,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文本。如较为常见的点题起笔法,即诗歌首联点明呼应标题。

(2)起续境

承,即承接,承接之法,应注意与题目的关联,并紧接起句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例证。律诗第二联为承,绝句第二句为承。句与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但它不是句的简单重复,而是句的延续、深化。句多为写景或叙事。

(3)造波澜

转,通常指转折,但也有转变、变化之意。律诗之转在第三联,绝句之转在第三句。转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转句是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关注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的思路,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所以,诗歌的句最为关键,而诗歌命题常在句上做文章。

(4)主旨

合,即作结,于律诗为第四联,于绝句为第四句。作结之意,即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好的结句有以景结情、以情收尾或放开一步、另拓新境的表达效果。一般来说,尾句()通常会表明题旨,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发掘尾句()所蕴含的情感主旨。

3律诗中间两联的对仗

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工整是其基本要求。如何工整?字数相等,平仄相对,结构相同,语意相关。利用对仗工整的规则(尤其是结构相同”“语意相关的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推知诗歌中的难点。

()词的章法结构

词的章法多取法于诗,但由于要紧密配合音乐,又有着不同于诗的特点。开头、过片和结尾怎样写,可以说是词的章法的核心。

1词的起调、发端要要像园林的门扉,使人一推开便能窥见佳景的一角,但又不能一览无余,这样才能引起人一定要走进去、看下去的浓厚兴趣。宋词中有一些比较常见而又有特色的开头:

(1)造势:开门见山,直陈胸臆,一起句就道出词的主旨或概括词的内容。单从词句上看,似乎平淡无奇,实则似引弓待发,往往笔锋一转,便如悬崖飞瀑,一泻而下,称之为造势。柳永名作《望海潮》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像散文一样直陈而出,粗笔勾勒出全词所写对象的轮廓。

(2)造境:由写景入手,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情,依景叙事,带出词的主体部分来,称之为造境。范仲淹的《苏幕遮》写的是羁旅思亲,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开头,非常洗练地描绘出一个寂寞、凋零的深秋景象,使人一看便产生羁旅难熬、心情惆怅的感觉。

(3)造思:先设一问,或点出题意,或造一悬念,引人深思,使人急于要看下去。然后以答语的形式引出词的主体。这是词人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是谓造思。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2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什么叫过片?除小令外,词都是分片的,而多数分为上下两片。它们是表现同一主题的两个层次,其间必定要密切关联。关键就在上下片衔接之处,即下片的开头部分,称之为过片

(1)笔断意不断,上下紧相连。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2)上下连贯,文意并列。上下片文意并列,或一正一反,或一今一昔,而以过片为桥,下片首紧承上片尾,使上下片贯通一气。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今,下片怀古。

3词的结尾非常紧要,往往是全篇的点睛之笔。结句要像勒住一匹狂奔的骏马一样,既收束有力,又能发人深思,留有余地。或以景作结,或以情作结,或以问作结。

词的写作结构一般呈直线型。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前半泛写,后半专叙;前面写因,后面写果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