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学科导学案
《大战中的插曲》
研制人:王晓敏 审核人:陆安琪
班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日期:2024.10.25
本课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
本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旨在进一步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加深对中国革命传统的认识和理解,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进一步提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一、内容导读
1.本文的写作特点
(1)语言朴实。这篇回忆录没有华丽的语言,把事件的经过如实地进行描述,展现在读者面前,就像在与人交谈,娓娓道来.如救助小姑娘的过程:
半天工夫,部队就派人把两个孩子送到了我的指挥所。我先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详地睡着、我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这个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期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小孩子还挺有意思,开始肯吃,我用水把梨冲洗了以后,她才接了过去。把两个孩子安顿下来,我让炊事员做了盆稀饭, 把那个稍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拘束了。
(2)态度鲜明。在这篇回忆录里聂帅表明了救助小姑娘是出于人道主义救援,这两个日本小姑娘同样是战争的牺牲品,而我们的救助正是证明侵华战争的罪恶。
例如:聂帅在给日本官军的书信第1段中如是表述:
“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
(3)条理清晰:文章按照“总分总”的顺叙,先是开篇点名事件——在大战中救助了两个日本小女孩的插曲,就下来就回忆起救助小女孩的过程,以及后续美穗子及其全家的访华,聂帅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他们,最后表明这个事件的意义,称为中日人民友好发热一段佳话。
(4)材料运用恰如其分:行文运用了多种记叙方式,既有顺叙、倒叙还有插叙,如在回忆录里收录了致日本官军的书信内容,使得回忆录具有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意义和政治高度,能够深化主题,引起读者思考。
2.技法点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技法指导】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正是由于这种方法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因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形式】 夹叙夹议主要有以下三种表达形式:一是先议后叙(概括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篇首,主要作用是提示和点题。二是先叙后议(总结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三是边叙边议(包容式),即边叙述事实,边进行议论,以发表对所叙事实的看点。
【运用指导】“引、析、点、联、结”五步法
1.引 文章一开头:就把供料中最能提炼出观点、论点或最能加以引申和发挥的中心语句、关键语引入文中。或全引,或摘引,或意引,使文章内容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做到紧扣供料展开议论。
2.析 对所引用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或正反,或今昔,或中外,或褒贬,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为亮出论点张本。但分析不宜过多、过长,以避免就事论事,喧宾夺主。
3.点 在分析所引供料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地亮出提炼出来的论点。承上启下,过渡到联系社会、生活、思想实际,选用论据对论点加以论证。论点力求鲜明、深刻,语句力求概括,凝练。
4.联 紧扣论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论据,或举实例,或讲道理,通过最佳论证方法,或正反对比,或比喻证明,用喻证法,或层层递进,对论点展开论证。
5.结 对论证过程的内容加以提纲挈领式的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做到既符合供料的主旨;又紧扣从供料中提炼出来的论点。
二、素养导航
1.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以朴实无华的细节描写体现人物精神品质、表现事件重大意义的手法。
2.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细节、人物的寻常之举,认识中国人民军队将士坚守人道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军队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的本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中国人民军队、中国人民在残酷战争中对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坚守,从而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问题导思
思考1:从7、8两段中可以看出聂荣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八路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思考2:聂荣臻在送回日本女孩的时候,为什么要写一封没有加封的信给日本军官?
思考3:本文塑造了聂荣臻元帅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思考4:这封信与这篇回忆录整体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种语言风格?
四、课后导悟
聂荣臻用回忆的方式,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述了百团大战中一件“曲折有趣”又“很有意义”的事情即聂将军关心和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这一事件既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
江苏省仪征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学科作业
《大战中的插曲》
研制人:王晓敏 审核人:陆安琪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2024.10.25 作业时长:45分钟
一、巩固导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9年11月13日,一个消息让中国文物爱好者(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圆明园兽首,本身( )是珍贵的文物,但它的价值又 ① 。圆明园命运的( ),记录着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面前的悲凉与屈辱。因此,每一尊兽首的回归,都是国人( )的焦点。 ② ,是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伤恸。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显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1000万件中国文物遗失海处,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就有100余万件以上。相关数据显示,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更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数以千万计的文物在异乡泣诉着一个古老民族城池失守的悲哀。我们在向为流失文物回归而努力的人们致敬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在厚利的驱动下,不少文物通过非法途径流失国外。有文物专家分析,历史上文物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外国掠夺,而现在 ③ ,且因走私流失的文物数量已经大大超过前者。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心潮澎湃 虽然 跌宕起伏 注视
B.百感交集 固然 跌宕起伏 关注
C.百感交集 虽然 曲折离奇 注视
D.心潮澎湃 固然 曲折离奇 关注
2.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显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就有100余万件以上。
B.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显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遗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就有100余万件以上。
C.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显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遗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就有100万件以上。
D.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就有100余万件。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①
②
③
4.《大战中的插曲》中,下面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美穗子这件事,对中日友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日本人民很受感动。那些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旧军人,得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非常感慨。他们说,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姑娘这件事,更使他们认识到侵华战争的罪恶,表示要道歉,要感谢,赞扬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我收到了一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这些信电热情洋溢,北起北海道,南到九州,有的是请美穗子带来的,有的是直接寄来的,有的还送来了礼物。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送来了信和礼物,还称我是什么“活菩萨”。
5.理解文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自从送走了两个孩子之后,这些年来,每逢想起这件事,还常常为她们担心。烽烟四起,兵荒马乱,不知两个小姑娘当时是否安全回国了。1980年,报纸上发表了姚远方同志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在中国,在日本,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日本的《读卖新闻》社记者经过认真仔细的查找,在九州找到了那个大一点的小姑娘。现在,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与丈夫经营着一家小杂货铺。她那受伤的小妹妹,在我们送回以后,死在石家庄的医院里。
二、拓展导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民族魂中华韵
乔忠延
昆明甬道街边的聂耳故居很平常,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好在是座两层楼。严格地讲,这不是聂家的祖业,是房东杨家的房产。聂耳就出生于这里。他童年在这里度过,直到十八岁振翅远飞。
进入院落,悠扬的音韵便萦绕在耳畔。不过,那并不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而是竹笛吹出的稚嫩音韵。对这笛音,小学课本中有篇文章曾有还原,“悠扬的笛声飘扬在林间小路上,许多行人被吸引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吹笛子”。确实,聂耳能把笛子吹得优美迷人,但是,那其实是后来的事,是聂耳勤奋地拜师学习提高技艺的结晶。先前并不是这样,他吹出的声音不悠扬,也不婉转,甚至有些刺耳。教聂耳吹笛子的师傅姓邱,名字如同姓杨的房东一般,没人记得。可是,若是没有他的启蒙教导,就不会有后来响亮于神州大地的聂耳。而且,这位邱师傅还不是音乐教师,只是一位木工。吹笛子是他做木工活儿歇息时的业余爱好。
勤奋好学,让聂耳叩开了通向音乐的门扉。不仅如此,勤奋好学也让他叩开了通向知识的门扉。聂耳上学不久后,父亲便去世了,家庭陷入困境,连他的学费也没有着落。母亲卖掉心爱的八音钟才凑够学费,可还缺书钱。在学校里,聂耳长知识,长思想,随着个头的增高,眼界也更加开阔了。他看到祖国积弱积贫,时刻梦想着国家能富裕强大。他把满腔热情寄托于变革,为之呼吁奔走,并鼓动同学和自己一道呼吁奔走。然而,时局能忍受弱贫保守,却容忍不下激进变革,聂耳被列入另册,难以在昆明再待下去,只有告别昆明。
离开昆明后,聂耳飘零到上海,靠在商号当伙计维持一日三餐。还是音乐,改变了聂耳的境遇。有一天,他看到《申报》刊出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招收学员的广告,身上沉睡的音乐细胞马。上被激活了,便去报考。担任主考的音乐家黎|锦晖,一眼看出聂耳身上潜在的音乐天赋,因此录取了他。成为歌剧社的一员后,聂耳如鱼得水,担任首席小提琴手,但是只要是歌剧社需要的事,他都主动干。时不时还上场演出,要么扮演卖臭豆腐的小贩,要么扮演一身乌黑的煤矿工人。他才华横溢,活泼可爱,大伙儿见他耳朵大,就亲切地叫他“耳朵先生”。叫着叫着,干脆就叫成了“聂耳”——事实上,聂耳的原名是聂守信,此后称“聂耳”才名副其实。
就在此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了。日寇侵犯,东北沦陷。聂耳不再只想着歌唱,他要呐喊!他结识了作家、诗人田汉,参加了革命音乐组织,开始为电影和戏剧创作主题曲和插曲:《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毕业歌》……聂耳创作了一首又一首明快激昂的歌曲,他要用歌声惊醒沉睡的雄狮,用歌声点燃焚烧侵略者的烽火!聂耳的激情在蕴积!聂耳的怒火在燃烧!
1935年,一部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开拍了。这是一部电影,更是呼唤共同抗日的呐喊。剧组在呐喊,聂耳也加入了呐喊——聂耳的呐喊声化作这部电影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的《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唱出了抗日救亡时代万众的心声,表现出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后来更成为国歌,散发出永恒的魅力。曾经,这浑厚昂扬的旋律,激愤着国人,奋起抗战、抗战,把侵略者赶出国门。如今,这浑厚昂扬的旋律,又激励着国人,奋起建设、建设,把神州大地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站在昆明甬道街聂耳故居里,听那悠扬的稚嫩笛音。那笛音,经过千锤百炼,最终怒吼出的,是民族魂,中华韵!
(有删改)
相关链接:
1935年2月,田汉被国民党逮捕入狱,由他创作剧本的影片《风云儿女》开拍。当时,聂耳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聂耳看过歌词后,立即要求由他进行谱曲。果然,没过多久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聂耳小时候对音乐无师自通,他把笛子吹得优美迷人,“悠扬的笛声飘扬在林间小路上,许多行人被吸引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吹笛子”。
B.聂耳看到音乐歌舞学校招收学员的广告后,身上沉睡的音乐细胞马上被激活了。音乐家黎锦晖,一眼看出聂耳身上潜在的音乐天赋,让他担任首席小提琴手。
C.“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沦陷,聂耳不再只想着歌唱,开始为电影和电视剧创作主题曲和插曲,以此来反对战争。
D.文章两处画线的句子都写到了聂耳故居的悠扬音韵,前后呼应,以想象来写笛声的感染力,结尾表达了作者对聂耳的景仰之情。
7.聂耳能够迅速地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浑厚昂扬的旋律,除了他的个人才华外,还有哪些因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8.在2010年“两会”上,有少数委员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终止现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以新歌替代之。理由是《义勇军进行曲》已经过时,不符合时代要求;“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提法,早已不合时宜。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三、选做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聂荣臻曾外孙王佳口述的《我的老爷爷——聂荣臻》,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作为开国元勋,聂荣臻的人生故事许多都早已为人熟知,但是,这本书运用的大量素材是只有当事人才了解的 。书中特别 了聂荣臻如何支持科研工作之事。1958年冬,大雪 ,从事国防科研的技术人员有不少被冻伤,聂荣臻派人给2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挨个儿检查手。此外,聂荣臻还向周恩来发出倡议,为一线科研人员弄到了猪肉、黄豆、海带、鱼、豆油等。
这是一本少儿读物,因此这本书的叙事完全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用的是讲故事的形式。为方便孩子们阅读和理解,( ),让小读者在充满历史画卷的故事情景中,带着 的求知欲快乐地阅读。
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我的老爷爷——聂荣臻”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这简直就是颠倒黑白——说得不客气一点——无耻之尤!
B.“最近人人喜欢听这首歌,只有你不喜欢,——听说了吗?隔壁班的班主任下海经商去了!”陈骏小声说道。
C.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D.“营长他连中三发子弹,他牺——”小战士还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