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参考】高中生物 | “回归教材”看“人体体温调节”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4-10-18
 

人体体温调节 【填基础】

1.体温的相对恒定:人的体温总能保持相对恒定,而这种恒定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P58“教材”正文)

2.人体产热和散热的机制: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代谢产热。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而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其散热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对流以及蒸发的方式进行。体温调节是通过调节上述器官的产热和散热实现的。(P58“教材”正文)

3.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P58“教材”正文)

①减少散热:在寒冷环境中,散热加快,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相应减少。同时,汗腺的分泌量减少,蒸发散热也随之减少。

②增加产热:在减少热量散失的同时,机体还会主动增加产热。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可引起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与此同时,相关神经兴奋后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

4.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在炎热的环境中时,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皮肤的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从而增加散热。(P58“教材”正文)

5.体温调节主要过程图解:下图为体温调节主要图解,请参照P59图3-9,依次写出图中数字序号对应的文字内容:①当局部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时;②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③神经—体液;④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增多,散热增加;⑤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⑦神经—体液;⑧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散热减少;肌肉和肝等产热增多。(P59“图3-9”)

图片

6.体温异常: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人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停留过久,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体温就会降低;人如果在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会导致体温升高。体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破坏内环境稳态,严重时会危及生命。(P59“教材”正文)


【写长句】

1.皮肤的辐射散热是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传导散热是指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对流散热是指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蒸发散热主要是指汗液的蒸发。(P58“教材”)

2.人通过生理性调节(如排汗、血管的舒缩)和行为性调节(如使用空调、增减衣物)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其中,生理性调节是基本的调节方式,而行为性调节是重要的补充。行为性调节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请用“文字、→”写出温度变化引起人体行为性调节的过程:温度变化→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传出神经→行为性体温调节。(P58“相关信息”)

3.从热量来源和去路分析,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总是能保持动态平衡。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热和散热的特点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机体产热增多,散热也增多。(P58“教材”)

4.神经-体液调节是指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P58“教材”)

5.带婴幼儿看病时,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之后,再给他们量体温。这是因为:婴幼儿在哭闹时,情绪激动、挣扎等活动,会使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从而导致机体产热增加。如果此时测量体温,体温会偏高,因此需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后,再给他们量体温。(P58“旁栏思考”)

6.皮肤在体温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皮肤中的血管舒张,促进热量散失;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皮下脂肪层隔热,减少热量散失;汗腺产生汗液,汗液蒸发散热。(P59“图3-8”)

7.温度降低时引起的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以及温度升高时引起的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等都是非条件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