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吴敏 经过上次殷老师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解读,事后我进行了进一步学习,现把我对新课标的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的理解跟大家汇报一下,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 一、内容要求 2.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描述信息社会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2通过分析典型的信息系统,知道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理解计算机、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描述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基本工作原理。 2.3通过分析物联网应用实例,知道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了解常见的传感与控制机制。 2.4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系统,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通过组建小型的无线网络,了解常见的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接入方式、带宽等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2.5通过分析常见的信息系统,理解软件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借助软件工具与平台开发网络应用软件。 2.6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合理使用信息系统,负责任地发布、使用与传播信息,自学遵守信息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2.7认识到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熟悉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养成规范的信息系统操作习惯,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2.8通过搭建小型信息系统的综合活动,体验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认识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教学提示] 在本模块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典型信息系统的案例分析与实际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信息系统知识,合理使用信息系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理解信息社会的特征,具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人。 (1)、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信息系统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认识信息系统对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剖析“电子商务系统”“网络订票系统”等信息系统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了解信息系统的常见功能,以及它们对人们日常生活与学习的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实验室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信息系统设计规划到软硬件操作的实践体验机会,提高学生对信息系统价值的认识以及利用信息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信息技术实验中,通过“依托二维码的物联网系统”“远程控制系统”等实验,指导学生合作或独立完成一个信息系统的硬件搭建和软件安装。 (3)、结合信息系统中个人信息泄露与数据安全隐患方面的案例,引导学生真实感受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通过体验信息系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学习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例如:通过小组活动,研计“网络购物”“公共场所WIFI使用”等应用实例,分析信息系统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总结相关的防范策略,学习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以及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或其他机构中运行的信息系统,开展信息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体验信息系统的行业应用,了解信息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构建、运行、管理、维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