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活动】仪中微型课题一等奖作品展示(一)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4-09-26
 

江苏省仪征中学

2024-2025学年微型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           

       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课题申报人:              李凡                

一、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某一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二)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多个层次。从实现目标角度来讲包括粮食数量安全、粮食质量安全和粮食营养安全。粮食数量安全是要确保人人有粮解决温饱问题;粮食质量安全是指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要确保吃的健康;粮食营养安全是要确保粮食中含有足够的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从商品角度来讲粮食安全问题又包含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安全问题。从实现范围来讲,粮食安全又包含了国际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和居民粮食安全四个方面。

普通高中地理教科书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三中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是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柱。

(三)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又称为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目前划分课程资源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二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三是以校园为基准划分的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

粮食安全课程资源是以粮食安全为载体,以实现地理教学目标和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为指向所开发的有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课程资源,例如与粮食生产相关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要素,与农业生产加工、社会就业、环境影响等人文地理要素,依托不同高中教材的侧重点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开发研究,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具有真实性、区域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

粮食安全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指收集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素材,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形成地理教学资源的过程。粮食安全课程资源的应用主要指渗透粮食安全相关人地协调观思想,如何结合教材的侧重点进行教学,探讨粮食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内容在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原则、应用路径、应用策略等。

(四)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是指以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通过收集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地理教学资源,并以案例形式将其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建设粮食安全相关课程,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高考评价体系》,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结合农业区位等自然和人文地理内容收集素材建立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库,研究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策略,按照课程标准来尝试开发粮食安全的相关课程。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资源环境所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水土等资源出现了明显的紧缺局面。土地资源在空间上是不流动的,水资源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中流动,但依托水土等资源产出的农产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农产品贸易成为实现全球水土资源再配置的有效途径。经济全球化改变了食物系统的地理分布,农产品贸易对于各国食物供应以及促进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2050年全球人口预计达到90亿,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对食物的需求,到2050年全球农产品产量需增加70%,农产品的贸易量也将大幅度的提升。

国内外已有研究主要从全球、国家、区域三个不同尺度开展,由于各国家或地区在水土资源上的禀赋不同,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和优势农产品的种类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上不均衡,造成了对农产品需求层次上的差异。非洲等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主要以粮食的消费为主,食物结构相对单一;欧美等发达地区的食物结构相对丰富,除了消费谷物以外,还消费了较多的肉类、果蔬等农产品。随着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增加,我国在贸易网络中的参与度明显上升,但仍需注意的是进出口相对集中,需加强贸易网络多元化的建设,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内容。

有关不同区域粮食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结论,对本文的研究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但从小尺度层面缺乏比较分析研究,主要依托耕地资源的现有图文资料联系粮食安全,对高中课程教学中农业区位和产业发展等自然人文地理的内容涉及较少,缺乏依托地理核心素养的粮食安全课程资源。

(二)研究价值

从理论层面,首先,利于深化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理论研究。学者们以问卷访谈、教学经验为基础的研究较多,而直接从地理课堂实施的角度研究较少。本文利用课堂观察法、内容分析法,分析粮食安全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应用模式,丰富粮食安全应用的研究方法,以期进一步推进粮食安全应用的理论研究。其次,利于推动地理课程改革的发展。探究粮食安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路径,从而推动地理课程改革的发展。

从实践层面,于学生而言,利于在育人教书层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以粮食安全为切入点学习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基于不同尺度的真实地理情境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辅以地理实践考察培养人地协调和地理实践力素养。于教师而言,有利于提升高中地理教师开发与应用粮食安全课程资源的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建设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粮食安全课程资源数据库和图集,为高中教师开展情境教学提供素材,就开发粮食安全课程资源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以相关教学设计为范例演示如何将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之中,综合从实践层面多区域角度实践粮食安全课程资源的应用,提高广大教师开发并应用粮食安全课程资源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一是研究粮食安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现状。综合文献资料和现有研究理论,调查分析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借助行动研究法,对现状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

二是研究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实践。依据高中地理课程结构,课题组成员按照对应课程整理粮食安全相关图文资料,编写导学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课后练习,建设适合高中地理教学的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图文素材库。有关粮食安全的研究内容如下:

任务

粮食安全相关内容

必修一 自然地理

地球圈层;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地貌与土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必修二 人文地理

人口分布与迁移;专题地图;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城镇化;人文地理户外考察;农业的区位选择;图层叠加分析法;交通;国家战略;海洋发展;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社会调查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气候;地形;水体运动;地表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发展

比较区域发展异同;分析区域发展差异;不同类型区域发展;区域调查;分析区域联系;区域协调发展

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自然资源:耕地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生态环境:碳排放;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

重点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情境为依托进行教学设计,应用已有粮食安全课程资源。通过粮食安全与环境的关系,渗透人地协调素养;通过粮食安全与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完善综合思维素养;通过不同区域的粮食安全异同的对比分析,增强区域认知素养;通过粮食安全相关图文资料整理与地理情境的调查实践,培养地理实践力。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选用文献分析法开展相关研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通过文献法确定研究课题并进行研究综述,以提出研究问题,基于此制定研究计划。通过文献法探究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开发的模式,并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整理可用于教学的粮食安全课程资源。依托开发的粮食安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应用于课题,在观察分析课堂基础上针对师生反馈的信息采取措施改进粮食安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二)研究过程

1.课题初期阶段(2024年8月--2025年3月)

搜集与整理文献,结合课程改革要求,调查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现状与教学现状,设置课题研究方案与实施方案,申报课题,完成调查报告。

2.课题中期阶段(2024年6月-2026年6月)

整理与与筛选粮食安全相关数据,建设粮食安全课程资源数据库;利用地理软件对不同尺度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建设粮食安全相关图集,以便课程资源的应用;基于不同情景的对比将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引入地理教学,利用粮食安全课程资源进行课堂导入、实例论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完善教学设计;结合已有图文资料与初步教学设计,完成课题中期报告。

3.课题总结阶段(2026年6月-2026年12月)

继续跟进研究,完善并充实粮食安全研究案例,课题组核心成员以粮食安全课程资源为基础开展教学,及时收集师生的反馈信息,寻求校内外专家指导讨论出现的问题并修正改进,基于有关经验撰写粮食安全相关论文。继续跟进研究,完善并充实研究内容,总结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对研究的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整理材料,完成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

(三)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正确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法。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等核心概念,初步探究扬州市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限制性因素;搜集扬州市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建设粮食安全课程资源素材库。

调查研究法:是指通过考察了解客观情况直接获取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撰写调查报告了解高中地理教师开发与运用粮食安全课程资源现状师生开发与应用粮食安全课程资源的反馈信息。

行动研究法: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必须落实到课堂,研究过程中需要通过听评课活动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进行资料的收集,通过教学设计和课堂观察,分析高中地理应用粮食安全资源的具体内容和环节,了解课堂上教师运用粮食安全资源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并进行改进完善。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本课题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进行粮食安全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认为:

1)通过对粮食安全相关论文的阅读,发现开展粮食安全和课程资源开发的单独研究较多,较少将两者结合,即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的文章和课题缺乏。

2)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特别是与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相结合,突出粮食安全相关内容的开发与应用理课程资源的能力亟待提升。

3)新版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加入粮食安全的内容后,涉及数据覆盖面较广,专题图集较为单一,目前缺乏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粮食安全课程资源的最新数据库和多类型可视化图集,未形成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粮食安全相关系列课程。

(二)创新之处

本课题特别之处主要是研究尺度多样、数据体系的建立和基于地理软件的可视化处理运用。

(1)尺度多样主要表现在运用定量化的时空研究方法针对国家省市不同行政等级展开比较探究,突出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在不同层级的地理情境中突出粮食安全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建立数据体系时考虑到了中国行政体系特色,上一级行政等级如国家尺度选取诸如地理区位资源利用等自然地理相关的宏观指标,下一级行政等级如省市尺度是基于自然地理的差异性,选取涵盖人口、经济、社会等具体指标,相互结合呈现不同指标在不同层面的影响因素中发挥的作用。

(3)地理软件的运用上,结合不同类型的时空数据处理应用,突出了不同级别尺度下自然和人文地理影响因素的跨级作用,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影响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总体体现粮食安全思想在诸多教学内容中的渗透,实现在具体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现状与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24.08-2025.03

“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开发”数据库

数据库

2024.11-2025.11

“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开发”可视化处理

图集

2024.11-2025.11

“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应用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2024.11-2025.11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

2024.11-2025.11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