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某一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二)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多个层次。从实现目标角度来讲包括粮食数量安全、粮食质量安全和粮食营养安全。粮食数量安全是要确保人人有粮解决温饱问题;粮食质量安全是指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要确保吃的健康;粮食营养安全是要确保粮食中含有足够的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从商品角度来讲粮食安全问题又包含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安全问题。从实现范围来讲,粮食安全又包含了国际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和居民粮食安全四个方面。 普通高中地理教科书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三中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是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柱。 (三)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又称为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目前划分课程资源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二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三是以校园为基准划分的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 粮食安全课程资源是以粮食安全为载体,以实现地理教学目标和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为指向所开发的有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课程资源,例如与粮食生产相关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要素,与农业生产加工、社会就业、环境影响等人文地理要素,依托不同高中教材的侧重点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开发研究,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具有真实性、区域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 粮食安全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指收集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素材,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形成地理教学资源的过程。粮食安全课程资源的应用主要指渗透粮食安全相关人地协调观思想,如何结合教材的侧重点进行教学,探讨粮食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内容在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原则、应用路径、应用策略等。 (四)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是指以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通过收集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地理教学资源,并以案例形式将其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建设粮食安全相关课程,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高考评价体系》,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结合农业区位等自然和人文地理内容收集素材建立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库,研究粮食安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策略,按照课程标准来尝试开发粮食安全的相关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