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鞭子的抽打能使陀螺保持旋转状态,如果失去了这一外力,陀螺就会慢慢倒下来。人往往也是如此,当然,很多时候人的主动性也很重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进,吾往也
扬州中学2024届陈芊菡
“寿镜吾老先生有一把戒尺”,这是令少年周树人印象极深刻的,“但不常用”。我读至此句时,与少年周树人一起长松了一口气。“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我如是推想老先生。
转眼间就听见了鞭子的啪啪作响之声,今之“鞭子”,真不可谓不多。我们给鞭赐以种种“嘉名”,曰“绩效”,曰“责任”,曰“企业文化”,曰….…我们的如水的日子里被倒进味精,我们的生活充塞着人类发明的意义,“人淡如菊”“如兰”不知觉间已成“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然而,我们疲敝,却“违己交病”,却“成了没有希望的丧”。
我们困惑,哲学家们反思。难道是我们流水线造出的“鞭子"不多么?那为什么陀螺又愈转愈累呢?终于,当一颗年轻的心脏在深夜加班之路上停止跳动,我们“恍惊起而长嗟”:我们和陀螺不一样。
夫子早有言:“君子不器。”我们不能把自己视作完完全全的陀螺,不能总用外界的意义来抽打自己,用不停的旋转来使自己停止思考,停止渴望。“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如果我们甘心被催眠,一生只被鞭子抽打,甘心在狂风中顺风而俯下头,那么,我们便选择了“快乐”而非正确,完完全全矮化了,降维了,成了马尔库塞笔下“单向度的人”。
“求‘仁’得‘仁’,又何想?”你也许会问。是啊,举世皆浊,何不哺其精,啜其醨?然而,我们总会幻想一种全新的生活的可能:那是古圣贤人所推崇的,一个个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一个社会允许每个人发挥主动性的可能。在那里,“譬如平地,未覆一篑,进,吾往矣”的英雄主义在高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背”的尧舜之治在回归。我们将把满眼里冠以绩效主义、精英主义、消费主义的鞭子折断,成为有支配力、调控力的生活与生命的主人。
《周易》有云:“群龙无首,吉。”你也许会责我以“不现实”的空想,但我真的深爱,深爱“万物尚未被命名的时代”。
望眼今天,起码我们得意识到“鞭子”是有效的,但绝不能,也不可能是唯一的,我承认,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得在生命的最初阶段被“抽打”几下才能开始旋转,但鞭子绝不是个人意识的替代品,绝不是“无倦”的方法论,我们要学会使用鞭子,更要学会放下鞭子。当鲁迅在桌上刻下“心到”二字,寿镜吾先生的戒尺就注定落满尘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