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侧重点:
1.生命观念:
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练习,进一步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设计相关实验,探究遗传物质的本质。生物实验是长时间不怕困难、不懈努力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社会责任:
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因有关的相关知识,并且了解了分子遗传学常用的遗传方法,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同时高中必修一也在介绍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时,也了解了病毒是一种寄生的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不是很完善。高中学校不具备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实验条件,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的思路再现科学家的实验探究过程,达到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学生对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体在亲子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等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两章基因的有关知识作本质性的阐述,也是对后三节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遗传效应等的指引。
本节在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让学生重走科学家的探究之路,以掌握科学探究的实验思路与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
1.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2.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及结论。
3.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五、教学方法
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创设情境法、对比归纳法、设计问题串启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地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导学案为基础,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归纳总结中完成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
六、学习方法
阅读分析、列表比较、讨论归纳等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断
学习任务:历史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展示各个时期的生物研究成果,学生集体补充完成。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