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训练】课标下,“体能”不止10分钟练习-“体能”常用训练策略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3-01-05
 

课标下,“体能”不止10分钟练习-“体能”常用训练策略

本文转载自体育教师大本营


图片


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身体抵抗能力、心肺耐力、肌肉能力、柔韧度等方面 以及参与运动的相关动作技能,如力量、速度、协调性、灵敏性、平衡能力等。
《新课标》中“体能”不仅包括每节课“勤练”10分钟左右体能练习,还包括每学期“教会”10%课时的体能课。上篇介绍了 新课标下,“体能”不止10分钟练习(一)--“体能内涵及类别。 包括身体力量训练、速度耐力训练、柔韧性能训练、灵敏素质训练等内容,查看可直接点击下面的链接。本篇介绍“体能”训练可用策略。

“体能”训练可用策略



图片



依据教学计划制定体能练习

计划是行动的指南,没有良好的目标计划就像“脚踩西瓜皮走到哪滑到哪”。 同样,没有计划的安排体能练习就会想什么练什么,便谈不上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兴趣。 开学初在制度教学计划时,应选择、设计好需要的体能练习内容,在各个课时里,依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详细安排体能练习内容。如:以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模块教学为例:制定教学计划概括安排为:9-10月份体能练习内容以速度、灵敏性、柔韧性、爆发力为主;11-12月份体能练习内容以力量、耐力为主。
而模块教学具体安排体能练习内容:如:同样是发展下肢力量、爆发力。
篮球模块:上篮摸篮板10-15次,共3组;
排球模块:2人一组连续跳起拦网10-15次,共3组;
足球模块:跳起头顶球10-15次,共3组;
乒乓球模块:收腹跳8-10次,共3组;
健美操模块:开合跳15-18次,共3组;
武术模块:腾空飞脚10-12次,共3组;
羽毛球模块:跳起杀球12-15次,共3组。
这样有计划的安排体能练习内容,既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健康,也能提升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体能练习的有效性。


依据学情提高学生对体能练习的兴趣


如果“体能练习”的内容设计是单纯的跑、跳、投,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能练习会感到枯燥,毫无兴趣可言,甚至有的学生发出怨言“又是跑两圈,能不能换一换”。学生积极性不高,体能练习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相反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体能练习却是乐此不疲。所以,体能练习的内容选择和设计形式,应该有趣味。设计体能练习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设计出学生感兴趣内容,提高体能练习的有效性。

图片


1.变简单项目为组合项目
例如,在八年级折返跑教学中,考虑到单一的跑步训练比较枯燥,就尝试将素质单项练习与其串联成一个组合训练项目。 首先在操场上设定两条相距15米的标志线,分别作为起跑线和终点线;然后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听到开始信号后,每组第一名队员先在起跑线后完成一组5个俯卧撑,而后迅速起跑,单脚碰到15米外的终点线后折返跑回起点,再完成一组5个原地纵跳,随后下一名队员接力继续这组动作,直到最后一名队员完成为止,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这次训练将不同训练动作串联起来,让学生在一组训练中同时完成俯卧撑、折返跑和原地纵跳三个训练动作,训练强度和训练容量均有提高,如此更易达到折返跑的专项训练目标;同时,组合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心肺功能、身体协调性、柔韧度及力量等多项身体素质。
又如,进行长跑训练时,摒弃传统单一的持续跑方式,将各种跑步内容加以组合 学生先以两路纵队形式进行5-10分钟慢跑,随后排尾学生听到口令后突然加速跑向排头,做变速赶超,其他学生依次跟进,完成5次。接着,跑步队伍根据教师口令做S形或前后左右变向跑,每次1分钟,重复3次。这样训练对学生的综合耐力、提升学生体能水平大有裨益。
图片


2.变单人训练为合作训练

例如,在快速跑训练中,学生可以通过靠墙高抬腿练习,改进跑步过程中腿蹬伸不充分的情况。 但这个练习单人训练效果不佳,一方面学生无法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动作,出现动作变形、姿势错误等问题时不能及时改正;另一方面学生易因缺乏监督指导无法完成足够的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长。因此,对靠墙高抬腿动作进行了改编,指导学生以身高、体重及技巧等因素自由结对,开展高抬腿双人互助练习,其中一名队员采取两脚前后开立的姿势,练习时重心前移,另一名队员用双手顶住对方的肩部,充当“墙壁”,帮助队员保持平衡。

练习时要求学生上身挺直,快速交替抬腿,膝盖尽可能接近腹部,一次完成10-15秒的练习。完成5组练习后,双方交换位置继续训练。

图片



依据主教材内容设计体能练习

为了避免随意安排体能练习内容想到哪里练到哪里的现象,提高体能练习的有效性。在选择体能练习时要有目的性,结合课的主教材有效安排体能练习的内容。
常见的体能练习服务于主教材的内容安排有: 补偿性体能、均衡性体能、发展性体能。补偿性体能:为了促进学生顺利掌握技术和更完善完成技术动作,所实施的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为目的的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称为“补偿性体能”。
以学习“跨栏跑”为例,该项目对协调性、速度、力量等素质要求较高。 因此,安排体能练习时注意:在教学前期,选择储备式练习力量、速度等素质;教学中期,安排跟进式练习柔韧性、协调性;教学中后期,可以采用提高式练习速度、协调性等素质皿。均衡性体能:为了均衡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所实施的以全面性为目的的健康体能,称为“均衡性体能”。如:主教材是发展下肢力量为主的跑、跳内容时,体能练习适当安排上肢和腰腹力量练习;相反,主教材是以上肢为主的投掷类项目时,体能练习安排以下肢力量为主的练习。发展性体能: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下次课内容做准备,所实施的发展性为目的的健康体能,称为“发展性体能”。
如:主教材为挺身式跳远的腾空动作,由于技术动作掌握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因此,在体能练习中可以安排腰腹力量及下肢爆发力练习。 为单元后面的课打下基础。因而,体能练习的内容选择应结合课的主教材组织安排。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能练习的有效性。
图片
为专项技能制定专项训练内容。例如,运球过障碍是篮球教学中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其对学生的速度及灵敏度等方面有较好的培养作用。 传统的运球过障碍训练通常是采用绕行标杆的方式,将8根标杆两两一组相距3米摆放,指导学生以“8”字形路线运球通过标杆,以此训练学生的运球、控球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因受到器材和场地的局限,学生的运球路线较短且相对简单,在单位时间内训练密度较小,体能训练不足。

因此,将每组标杆拆分开,并拉开距离,错落摆放在场地内,让学生运球时以蛇行路线依次通过所有的标杆,对绕行顺序不做限制。


图片

又如,在快速跑这一训练项目中,下肢力量固然是训练重点,但对“跑”这一动作而言,上肢力量的训练同样重要。因此,在快速跑课程中,应当适当增加上肢练习项目作为专门性的对称训练,以协调发展上下肢的力量。在训练过程中,除了穿插俯卧撑、立卧撑、单杠悬吊、哑铃练习等多种传统项目,还设计了动态平板支撑、前后爬行、负重曲臂、仰卧对角伸展等多项内容,或采用橡皮筋或阻力带进行摆臂练习,帮助学生增强上肢力量,以及提高躯干的稳定性,增强上肢、腰腹的协调力量,补足快速跑项目中的体能薄弱点,从而提高跑步成绩。



依据课型合理设计体能练习负荷量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各有差异,在安排体能练习时应做到区别对待。如果千篇一律的安排会出现“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 因此,体能练习的负荷量安排要结合本课内容的量和强度适当调整,并设计出区别对待或让学生有所选择的体能练习。如:主教材是田径的快速跑、耐久跑等田径项目时,体能练习安排时应适当考虑小一点的运动量和可供选择的上肢或腰腹力量的体能练习;是体操类、技巧类项目时,体能练习内容可以适当安排运动负荷大点。同时也应该结合课的类型考虑体能练习的运动负荷,一般情况下是:新授课负荷适中,复习课负荷较大。
通过体能训练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的体能训练,通过采取各种创新实践措施来最大限度提升体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