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解读之表达效果题  
                                        江苏省仪征中学    吴小丽  
   
一、分析鉴赏诗歌中的诗句表达效果  
【命题揭秘】  
(一)炼句  
炼句中要炼的句子一般是全诗中极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句子。这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  
(二)考查角度  
高考对诗句表达效果的考查角度主要有:阐明诗句的含意;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简要说明诗句所运用表达技巧的艺术效果。  
(三)高考回眸:  
 [2017江苏]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2016江苏]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答案: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014江苏]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⑶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总结诗歌鉴赏中“表达效果”的答题思路及注意点:  
   
   
对点练习:  
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精于炼字,巧用衬托。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注】上,惟留汉将功。  
【注】 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结合全诗,赏析“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的妙处。  
答案:(1)虚写(想象)手法,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想象友人要去的地方。(2)上句写出雁门山地,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下句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3)突出它们地理位置的重要,以及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为结句的抒情做了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