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鸟类也要换毛?
与生活在陆地、与海洋的动物相比,飞翔在天空中的鸟儿,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呢?如果让我说,我首先会选羽毛。
羽毛的作用,不止飞行
对于对鸟类来说,轻盈而精巧的羽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结构。鸟类的羽毛有很多种,可根据着生部位或者特征进行分类。如按照位置,可以分为飞羽,尾羽和覆羽等。按照羽毛自身特征,又可以分为正羽,绒羽等。飞羽就是一种特化的不对称的正羽。

从左往右依次是:飞羽、绒羽、尾羽、廓羽、半绒羽、须羽、毛羽
(图片来源:All About Birds)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分布在鸟类翅膀上面的飞羽,是鸟类能否飞上天空的关键。
除除此以外,羽毛还具有更多复杂的功能。细密的羽毛可以在体表形成隔热层,保持体温,是鸟类成为重要的内温性动物(可以自主维持体温的动物)的关键。

各种颜色的羽毛
图片来源:https://www.sidefx.com/tutorials/feather-tools/
另一方面,羽毛的颜色也是丰富多彩的,兼具结构色和色素色两种模式。羽毛颜色的多样和变化,也成为鸟类在繁殖行为、种内和种间视觉交流中的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媒介。甚至某些鸟类的部分羽毛,还承担一些触觉功能。


羽毛的结构。quill 羽根,rachis 羽干,barb 羽枝,barbules 羽小枝。图片来源:All About Birds
鸟类换羽的三种模式作为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表皮衍生物,羽毛承担了大量的功能,却同样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磨损和替换。
一般来说,越是精巧的结构,就越是易碎的。对于鸟类而言,羽毛的磨损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因此,它们需要独特的策略去更换这些磨损的老旧羽毛。
鸟类换羽行为可以大致分为三种模式:(1)顺序换羽模式,指羽毛,尤其是飞羽,按照一定的顺序,在两翼对称而缓慢地替换;(2)同时换羽模式,指的是一次性换掉所有的飞羽;(3)随意换羽模式,指的是换羽模式很随机,没有规律地替换老旧的羽毛。

个人摄影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经历,在路边捡到一片略带磨损的鸟类羽毛,图片来自作者个人摄影。
这三种不同的换羽方式在现生鸟类当中都有分布。有趣的是,系列研究发现,不同的换羽方式似乎还与鸟类的运动方式和栖息环境息息相关。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
A顺序换羽模式的云斑塍鹬,换羽并不影响飞行模式;B 弱翅鸬鹚,一种生活中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能飞行的大型鸬鹚,它们的换羽模式是随意换羽模式,可见羽毛有老有新;C 普通潜鸟的换羽模式也是同时换羽模式;D 非洲蛇鹈的换羽模式是同时换羽模式,导致此时它们失去飞行能力。
采用顺序换羽模式的鸟类,它们的羽毛,尤其是飞羽是有序替换的,这使得虽然每年都有时间会脱落一到几片羽毛,但整体飞行能力几乎不会受到影响。
非顺序性换羽的鸟类,包括同时换羽模式和随意换羽模式的鸟类。前者是指鸟类会在一年当中的某一特定时间段,把和飞行相关的羽毛统一换掉。这种行为带来的问题,就是在这个时期,这些鸟类会失去飞行能力。
随意换羽模式的鸟类,它们的换羽行为非常随机,缺少统一顺序或者统一的换羽时间,因此这种换羽模式都是发生在丧失飞行能力的鸟类当中,如上图中举例的加拉帕戈斯的弱翅鸬鹚。
参考文献:
1:Kiat Y, Balaban A, Sapir N, et al. Sequential Molt in a Feathered Dinosaur and Implications for Early Paravian Ecology and Locomotion[J]. Current Biology,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