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举头望明月,你会想起哪位古人?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2-09-16
 

【推荐阅读】举头望明月,你会想起哪位古人?


望明月,话嫦娥,眺月桂,游灯会,思亲友,宴团圆,筛浊酒,叙幽情……中国的赏月文化源远流长。唐宋之际歌咏明月的诗词便足有几万首之多,其中不乏名篇佳作传唱千古。

举头望明月,我们常常想起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举杯邀明月的李白、起舞弄清影的苏轼……今天,我们来了解几位不一样的古人,他们与月亮都有着相当硬核的关联。

段成式是唐代著名小说家,他在其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中记述了一则“玉斧修月”的传奇故事。

唐朝太和年间,郑仁本的表弟与王秀才游嵩山时在丛林中迷路了。二人徘徊找路的过程中听见树丛中有呼噜声。他们拨开枝条窥视,只见一个白衣人枕着一个包袱在呼呼大睡。唤醒白衣人后,二人问他的来历。白衣人回答说: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你们知道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吗?月亮看起来像个又圆又小的弹丸,我们看到的月亮上的影子是太阳照耀月球上高起的凸处形成的。常有八万两千个匠人负责修缮这些高处,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白衣人说完打开包袱,里面果然有斧子和凿子等工具,还有玉屑做成的饭食,分给两人食用,说可以保他二人一生无疾。最后,白衣人为两人指了一条回家的路,就消失不见了。

在这则迷途遇仙的故事里,白衣人的叙述最引人注意的有三点。其一,他将月亮比作,而不是或者,符合对月球立体形象的认知。其二,他指出月亮上的影子是太阳照耀月球上高起的凸处形成的,意即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须知,直到17世纪初,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制造出历史上的第一架现代天文望远镜,人类才观测到月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晚上我们看到月亮,其暗处是月海,而明亮处则是高地。其三,是七宝合成月球的说法。科学研究表明,月壤确实是由七种化合物组成,如下表所示。




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与唐代志怪小说的契合,是不是足够引人浮想联翩?白衣人究竟是穿越旅行者还是外星人,足够科幻迷们天马行空地幻想许久。但是,这真的是个美丽的误会。古文中的七宝是一种泛称,指代的是许多宝物,与月壤中的七种化合物相对应纯属偶然。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