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仪征中学:每位学生都能当“校长”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18-04-28
 

《扬州晚报》 2018 01 02 星期二

 

每天早上,在仪征中学的校园门口,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手拿记录本、佩戴工作证……观察着进校学生的一举一动。虽然是学生,他们的“身份”大有来头,有的是“校长”,有的是“校园观察员”。每一位上岗的学生从早晨进入校园到下午放学,对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一一记录下来,并反馈给相关科室。

这是仪征中学秉承“学生更应该是学校建设的参与者”这一理念的创新做法,开放性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值日校长”可与校长零距离接触

 前不久,仪征中学举行了2017-2018学年度“值日校长”、“校园观察员”学生竞聘演讲,42位来自高一、高二的学生参与了竞聘演讲,声情并茂的自我推介,凝聚智慧的“施政纲领”,展示了他们积极投身学校自主管理的信心与领袖能力。综合选手现场表现和评委的意见,27名同学脱颖而出,成为新一届的“值日校长”和“校园观察员”。不要小看“值日校长”这一岗位,竞聘上岗的学生只要发现校园管理中的漏洞,就可以直接到校长室,与校长零距离地交流,并探讨解决的方案;对于“校园观察员”,他们每天的工作范畴更加明细,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角落,校园干净整洁、班级美观卫生、班级内务整理到位、有序跑操、食堂卫生等都是他们检查的内容。除了纠正校园不文明现象,他们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挖掘校园内好人好事,弘扬正能量。

仪征中学团委老师刘佳告诉记者,把校园放手给学生,唤醒了孩子的潜能以及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成长的意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解放”,该校副校长冯为忠告诉记者,从教育的现状来看,在长期“管、考”氛围下成长的学生,往往是被管理者,他们缺乏的是清醒的自我认识意识,主动的自我发展能力,坦诚的合作交往能力。只有让每一位学生在校园管理中找到目标的成功感、价值的认同感,在班级内与同学的交往中找到归宿感、认同感,才能让每一位学生为责任而为,为目标而干,校园管理才能真正取得最优化的效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校园观察员”为例,他要熟悉各个管理角色的职责,才能熟练地做好飞行检查,自身要有比他人更高的素质和更好的成绩,在检查别人时才有底气。学生如此多的能力要求,不是老师的说教所能达到的,是学生在自我的管理中不断磨炼,逐渐自我养成的。

 “这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的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强、自律、独创、合作的健全人格。”冯为忠说。                                   

                                                                                            记者      王小亮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