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网,可能在场的大朋友、小朋友可以瞬间找到共同话题,那如果我说“网络成瘾”,大家是不是就会存在一个排斥心理?不用着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做一组测试题,大家只需在心中给出答案即可。一共有10道题目,大家看自己一共符合几题。
1在过去7天内平均每天上网超过4小时;2不上网时仍想着网上的内容;3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4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5上网时间常常超过预期;6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7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8向家长、同学、老师隐瞒上网事实;9因上网与家长或老师发生冲突;10借由上网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者焦虑。
好了,刚刚的问题,大家满足4项或4项以下的请举手示意一下。其实这10项指标你满足其中5项,即可初步筛选为“网络成瘾”。刚刚没有举手的朋友,可以给自己敲响一次警钟,因为多项研究证实:网络成瘾不仅会给青少年造成生理损害,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损害、社会问题。有研究数据表示:网络成瘾是引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
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7.51亿。其中未满19岁的未成年人总计已经达到1.69亿人,占中国网民的近五分之一。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开阔视野、增进交往、愉悦身心的同时,也会遭遇很多不良信息的诱导。比如大家在使用QQ时,是否收到过“招聘网络兼职打字员,工资日结”的消息?是否有过“我换手机号了,卡上没有钱了,帮我充个话费”等一系列骗钱的消息。或者更严重的是由于对网络的不当使用,产生许多对其成长不利的后果。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几个案例:
1、“蓝鲸”游戏进入中国,出现“4:20叫醒我”自杀社交群
去年5月,一款名为 “蓝鲸” 的游戏在全球引发了轩然大波。在今年五月份进入我国境内,在聊天软件上陆续出现“4:20叫醒我”自杀群,内部聊天不断出现自杀任务,图片等极端信息,对青少年影响危害及大。好在发现及时,相关企业迅速响应,及时阻挡了惨剧的发生。
“蓝鲸游戏”最先出现在俄罗斯,游戏内容涉嫌通过“做任务”的形式诱导参与者自残、自杀,据统计,全球超过130名青少年因此自杀。在死亡游戏中,完成指定任务带来的越轨快感,以及这种竞争带来的“共在感”、荣誉感,都是失落抑郁的孩子们所迷恋的。
2、央媒11天里八评“王者荣耀”:监管与教育成社会关注问题
去年7月以来,腾讯旗下手游“王者荣耀”引发舆论热议。其中,以《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为代表的央媒频频发声。这些评论文章多从游戏监管、健康娱乐、尊重历史、家庭教育等角度出发。根据相关媒体报道称全国共有680万小学生,而腾讯的《王者荣耀》游戏玩家中就有小学生玩家600万,覆盖率高达88%。
当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化、大众化程度越来越高,手机不仅成了人体的延伸,更是作为一种移动终端集纳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如果不从源头、过程中把好关、站好岗,很容易让用户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最终受害的终将是最年轻的下一代。除了王者荣耀,可能还有如今的吃鸡。
3、12岁小学生打赏游戏主播 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积蓄
12岁小学生小龙承认自己用母亲的钱打赏了一个网络直播平台的游戏主播总计4万元,李女士是一名环卫工人,每一分钱都是辛辛苦苦赚的,40000元是她拼命省下来才存到的存款,自己平时都不舍得花更多的钱,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全部都打赏给了别人!
类似的事件在过去的2017年中,每个月都在上演。未成年人受网络诱导所做出的极端行为数不胜数,小学生打赏游戏主播,偷偷用父母的钱充值游戏币,因父母没收手机而上吊自杀,因玩游戏输了而离家出走等等,这些事件持续引发了全民的关注。
4、高二女生坠楼身亡 死前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没收
12月22日凌晨宜丰中学高二年级一女学生坠楼身亡,经公安机关初步调查,死者因上课玩手机,老师通知其父母到学校把手机收回。12月21日晚,其父母报道学校对她进行教育,之后上完晚自习返回寝室,凌晨死亡。
触目惊心的案件不胜枚举,网络是虚拟的,但诈骗是真实的,伤害是永久的。随着未成年人上网安全问题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问题迫在眉睫。我们看到国家和社会各界也在不断的做出努力,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提供保障。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应运而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1月7日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但是即使去年6月起实施了这部法律,悲剧依旧在发生。那运用哲学的理论来说:内因是根本。朋友们,每个人的网络安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家庭、学校、社会能够给予的各种保护措施、父母的碎碎念,最终能否生效,取决于你们自己。那作为决定性因素的你们,应该如何理性上网,维护自身网络安全呢。
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保持健康的心态,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大家都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做一名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2、保护个人隐私,要时刻注意自我保护。不要泄露个人与家庭秘密,不要轻易与网上陌生人来往书信、包裹,更不要轻易“奔现”,坚决不给坏人有可乘之机。千万牢记:网络是无耻者的遮羞布,任何人都可以伪装自己,所有的信息可能都是假的,尤其是在网络交友方面,一旦发现前后矛盾的地方,就该当机立断跟家长、老师交流,断绝一切联系,如果情况危急,可以直接报警。
3、远离不良信息。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公德。青少年好奇心强,探索欲旺盛。但是对于网络,我劝诫大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诱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享受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4、防范网络诈骗。相对于成年人来说,青少年的判断力更弱,因为你们更愿意去相信一个人、肯定一个人,而不是去怀疑。正是因为如此,青少年极易成为网络运营诈骗的主要对象。这里提醒大家要注意警惕虚假兼职诈骗,警惕考试诈骗,警惕冒充朋友的诈骗。这里呢,我提醒大家一句,遇事多问一句“为什么”“凭什么”“怎么会是我”,再告诉自己一句“无利不起早”,最最重要的一点,有问题有事情一定要向老师、向家长多咨询,我们永远在你们身后,转身就看见。
5、给自己定力上网制度,不要长时间上网。有同学可能会觉得上网的时候是自我放松,其实上网、尤其是长时间上网,你的大脑可能处于一种超出你正常生活的兴奋状态,容易产生头晕、大脑缺氧的状态,因此我建议大家每天上网不要超过1小时,不要因为上网疲劳而影响学习。要多多追求与体验现实生活的乐趣,减少对虚拟网络以及游戏的消极影响,多多奋斗,体验与感受当下生活的美好才是最关键。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理性上网,共享绿色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