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明:简单明了的评课观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19-04-16
 

有专家讲评课的原则可以讲7-8条(诸如创新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甚至有的专家还一口气列出了23条标准。或许他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太复杂了,一线教师不可能按这样复杂的标准来评课的。所以,笔者以为评课标准宜简单明了,这是笔者的第一个观点。


再者,如果一位教师全部符合了这些标准,笔者以为,他可能是一位“没有缺点的老师”,但未必是很优秀教师,未必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因为教无定法,用统一的标准去卡,可能会抹杀教师的个性,抹杀了风格。


笔者大不敬,在此议论一下自己的老师。笔者在高中就读时,遇到过两位生物老师,都是非常著名的优秀教师。高一时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老师别出心裁,以画图贯穿全课,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在开学时就通知教导处给每个学生发一本草稿本。譬如今天讲心脏,他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画,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我们一边听,一边跟着老师在草稿本上画。一节课下来,看着图(甚至脑子里有一个图),什么都清楚了,没有任何记忆的负担。大家越学越有劲,以致不少同学想考医科。那时高二没有生物课,高三学习“达尔文理论基础”,授课的老师治学非常严谨,条理非常清晰,表达也非常流利,特别地,那时全国教育界都在学习苏联的凯罗夫教育理论,上课讲究五个环节,她总能够做到下课铃声响,正好课结束。学生们都认为这课可无可挑剔,可是,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兴趣,原来想考医科的,有的改了志愿了。


可见,面面俱到的老师可以是好老师,但未必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以为,评课标准宜粗线条,或者说,压根儿不要说评课标准,改称评课原则,这服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让老师有所发挥。这是笔者的第二个观点。


笔者这和一些老师探讨评数学课问题时,提出了十个字,比较简单,比较原则,便于记忆和使用。


十个字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基本要求:教实、教活。


1.教实,就是落实双基或者说现在提的四基。


有的课师生互动很热闹,如果仅是表面热闹,知识技能没有落实,这不能算好课。

第一看教学目标定得是否确当?这个问题常常被忽视。

譬如,有一节课是高中的“函数的加减”,这实际上是为今后微积分里求导

数法则作铺垫的,但是个别老师没有重视,一带而过,或者出几道偏题,玩弄技巧,而没有突出“两个函数之和也是一个函数”这个要点。

再譬如,有一节初中的“代数式的意义”课,有的老师过度发挥,过分强

调了对应,上成了“函数意义”了。这都是教学目标没有把握好的例子。

第二看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要看这节课有哪几个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达到了吗?笔者年轻时,教育界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笔者认为即使到现在还是正确的。哪些是重点?把握住了吗?突出了吗?哪些是难点?把握住了吗?突破了吗?

譬如,合并同类项,先合并,再代数值,这个顺序是重点。个个老师都会这么讲,但是学生往往没有听进去,解题时照样直接代入数值。这就是这个重点没有得到突出。

《MM教育方式》一书中有个例子。

老师在板书“17xy2+337x+73x-35xy2-410x+18y2x+xy”这个题目之后,说:“我们来做个抢答游戏。这个多项式,我请一个同学给出x,y 的数值,由这同学指定另一个学生尽快算出这个代数式的值。”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