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语言文字运用之表达效果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2-02-25
 

江苏省仪征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导学案

语言文字运用之表达效果

研制人:李臣园      审核人:周娟娟

班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日期  2022.2.26    

一、本课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

在扩展和整理自己语文积累的过程中,能发现联系,探索规律,尝试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说明自己对语言运用规则的理解。能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微差别;能凭借语感推断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的意思。能体味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从字顺、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总结语文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能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语文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本专题复习旨在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二、内容导学

掌握四组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1)常式句与变式句

常式句就是按照汉语惯常的结构规律来组合的句子。变式句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而改变了惯常的结构形式的句子。

常见的变式句有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前()置等几种。

①比较两个句子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没精打采的路灯光,是渴睡人的眼。

分析:a句子就是变式句,属于定语后置类型。变换了句子的结构和顺序后,表达的效果显然不一样,把“没精打采”后置,是为了强调夜深人静,也是为了强调文中“我”的百无聊赖。这样一分析,语言的效果就凸显出来了。

②分析下面两个变式句的表达效果

a.变式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再别康桥》)

分析:这是一个状语前置的诗句,将“轻轻的”置于主语之前,打破了平衡,突破了沉闷,使诗句也显得活泼多姿。这就是打破正常语序后语言的魅力,让读者回味无穷。

b.变式句: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鲁迅《伤逝》)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长句与短句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字数多、容量大的句子。短句是指结构简单、字数少、简洁明快的句子。

①分析下面短句的表达效果

短句: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分析:这个句子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明快、节奏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另外,通过“听听”“看看”“嗅嗅”“闻闻”“舔舔”这些动词,可以让人从不同方面来感受“冷雨”的味道。

②分析下面长句的表达效果

长句: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分析:读起来悠扬又绵长,像五线谱的高低音错落,充满音韵感;同时,句子的内涵很丰富,充满了张力,充分表达了清明时节“冷雨”的淅淅沥沥和铺天盖地,不仅写出了“冷雨”范围之广大,更写出了“冷雨”给人带来的心情的变化。

③分析下面长短句结合的表达效果

长短句结合: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老舍《趵突泉的欣赏》)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整句与散句

①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或一组句子,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等都属于整句。散句是句式灵活、富有变化、长短不一的句子。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互换

分析下面整句的表达效果

整句: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郁达夫《故都的秋》)

分析:“譬如”后面几乎都是整句,读起来很上口,一气呵成,韵律十足。作者把南方、北方的秋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不但从色彩方面,更从具体事物的比较中读出了二者的不同,印象格外深刻。

②分析下面散句的表达效果

散句: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支一支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汪曾祺《受戒》)

分析:此句简短又明快,读起来轻松、简洁。多种具体事物的不同描述,不同色彩的搭配,不同形容词的有机组合,句子和词语的交叉运用,使读者在阅读到此的时候,能够迅速联想到春天各种生物的勃勃生机。

③分析下面整散句结合的表达效果

整、散句结合使用: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匆匆》)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

经常出现在口语里的句式,叫口语句式。它较为短小,结构简单,少用关联词,显得活泼而自然。经常出现在书面语里的句式,叫书面语句式。它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较多,因而显得严谨、周密。

另外,口语句和书面语句在用词上也具有明显的区别:口语句式大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词语,书面语句则多由文雅庄重的词语组成。例如:①祝您身体好!(口语句)②祝您安康!(书面语句)

三、达标导练(约20分钟)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一定!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制陶人老李头总是忙碌的,从不停下手中的活和客人说话。四爷是小镇唯一有文人气度的人,着青衫,留长髯,踱方步。他总是在制陶人面前冲最好的珍藏,让制陶人艳羡不已,多了对壶的留念和感知,有了不舍和爱惜。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四爷是小镇唯一着青衫、留长髯、踱方步的有文人气度的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游同里古镇,听到一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作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

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什么不写成“多么暖心、私密、亲昵”?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提升导练(约30分钟,其中第45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

1.还是爱喝中国的茶,情感特别体贴。铁观音外刚内柔,佛手春暖花开,柚茶苦口婆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于龙须茶,真像圣旨驾到,五脏六腑统统下跪。

文中①处的句子,有两种表达供你选择,结合文意,你会选择哪一种?并简要阐释如此选择的理由。

A.陈年普洱,好比刚毅果决之侠士,在时光的沉淀中,仿佛又回到了过去

B.陈年普洱,好比走进王谢堂内,蛛网恢恢,疏而不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往田垄深处走去,小麦的清香和着土地的芬芳沁人心脾。极目远眺,一块块麦田密如绒毡,棋盘般整齐,像是心灵手巧的裁缝修剪过一样。微风吹过,麦叶沙沙作响,麦浪起起伏伏,绸缎般绵延向远方。身前身后,一株株青绿色的麦秆,叶片修长挺拔;一粒粒鼓胀饱满的麦粒,密密匝匝,结成小穗。每穗有多少颗麦粒就有多少根麦芒,像战士紧握的钢枪。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远处是整齐的麦田,微风吹起阵阵麦浪。”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沿着靠村边的池塘,摆着一溜的洗衣石头,大的小的,圆的方的,形态各异。

清晨,洗衣的妇女姑娘们,提着一篮衣服,来到自家的洗衣石前,放下篮子,拿出棒槌、肥皂、衣服。然后一屁股坐在草凳上,把两只赤脚丫子伸进凉意未退的池水里,就着眼前的荷叶、小鱼儿洗衣,说事。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然后坐在草凳上,把两只赤脚伸进池水里,就开始洗衣,说事。”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牡丹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却偏偏要千里万里,天南海北,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来到洛阳城。“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天本该是春天的味道,如花的草的,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或者,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似着深巷里的酒呢。可是,落日时分,吴家坡人却闻到一股血味,红红淋淋,腥浓着,从梁道上飘散下来,紫褐色,团一团,像一片春日绿林里夹裹着几棵秋季的柿树哩。谁说,你们闻,啥味儿?把夜饭端到村口饭场吃着的人们,便都在半空凝住手中的饭碗,抬起头,吸着鼻子,也就一股脑儿,闻到了那股血味,李屠户家里又杀猪了。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似着深巷里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的酒”,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