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资料2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2-02-21
 

江苏省仪征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学科导学案

《齐桓晋文之事》第二课时

研制人:王颖   审核人:周建芸

班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日期:       

本课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   

思维发展与提升: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孟子为政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 会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一、内容导读

1 .孟子名言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2.关于《孟子》

《孟子》共七章,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孟子》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二、素养导航

1.继续梳理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

2.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

三、问题导思

1.重点学习课文“抑王兴甲兵,危士臣——其若是,孰能御之?”,解释下面的词语。

抑王兴甲兵                  〔抑〕               
危士臣                      〔危士臣〕                   危,    用法。
构怨于诸侯                  〔构怨〕                 
然后快于心与                〔快于心〕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抑〕               

便嬖(piánbì)不足使令于前与〔便嬖〕                 

欲辟土地                    〔辟〕               
朝秦楚                      〔朝秦楚〕                    朝,    用法。
(lì)中国                  〔莅中国〕                                
以若所为                    〔若〕               
犹缘木而求鱼也              〔缘〕               

殆有甚焉                    〔殆〕               

方千里者九                  〔方〕               

齐集有其一                  〔集〕               
盖亦反其本矣                〔盖〕         〔反〕         〔本〕      
发政施仁                    〔发政施仁〕                 
商贾(gǔ)皆欲藏于王之市      〔藏〕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疾〕               
皆欲赴愬(sù)于王            〔赴愬〕                 

2.翻译第二部分。

3.梳理思路

第二部分实际上围绕“                             ”写了两个层次的意思。

其一:实行王道的 (            )

其二:不实行王道的(              )

4.理解“王道”和“霸道”

5.邹与楚战,在文章中是比喻还是类比?

四、总结拓展

1.孟子知道,齐宣王看似饶有兴趣地问自己:“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但是他的真正目的是想“王”天下,而且根本没有“保民”的行动甚至想法。但是,孟子为了能使谈话进行下去,达到自己的游说目的,便利用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其“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这无疑是给齐宣王歌功颂德,于是轻易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齐宣王本来因为事情并不光彩还在自嘲,经孟子这样一解释,当然不由得连连对他称赞,把孟子看成知心人了。

2.总结重要实词、虚词和文言知识。(也可写在教材或笔记本上)

江苏省仪征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学科作业

《齐桓晋文之事》第二课时

研制人:王颖   审核人:周建芸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作业时长:45分钟

一、巩固导练(15分钟)

1.词类活用

词语

例句

解析

是以君子庖厨也

老、幼

吾老……吾幼……

,然后知轻重

兴、危

抑王甲兵,士臣

肥甘、轻暖

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秦楚

以一

然后从而

五亩之宅,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帛矣

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2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义项或用法

齐国虽褊小,吾何一牛

百姓皆以王为

吴广素

予独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他人有心,予忖

,然后知长短

王请

关山若飞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