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的方法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2-01-17
 

主题阅读,有人也称专题阅读,是针对某个主题领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文章的方法。学习时,收集同一主题的书籍,并整合这些书籍的关键内容,做出归纳和分析,最后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本就大体是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编排的。

主题阅读可以有效避免零散阅读所造成的知识遗忘,思考重复而不深入的问题。可以有效加深记忆,多角度、更全面的理解同一主题思想,有利于将实用性书籍中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来。

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其中最高一个层次就是主题阅读,其余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作者认为,借助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主题阅读最大的特点是目的性极强,阅读量大,但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快速阅读的基础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仅仅贪多求快,很容易流于形式。

(一)主题阅读的一般步骤

1.确定主题的“点”。确定学习研究的主题内容和相关范畴。

2.由“点”及“面”。确定一本可以作为主干的书目或相关章节,明确系统框架的书,再以关键词搜索、收集相关的书,或找到相关的章节。

3.由“面”及“点”。确定研究内容,界定议题。粗略阅读,看下书名、目录、序言或前言,并找到与主题相关的章节,并作出重点标记。通常一个问题会有超过2种以上答案,要找出不同意见之间关联,再根据作者观点作分类。

4.形成自己观点。阅读、分析、讨论和整理,找到问题的答案,建立自己的知识观点体系。

5.由“点”再及“面”,再回归“点”。输出分享自己的成果,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为别人创造价值的同时,关键是再提升自己。

(二)主题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主题阅读教学是指在课堂上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阅读活动,需要安排一个或多个共同主题的文本进行教学,以一篇(部)带多篇(部),以教材文本带动课外文本阅读,以此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质量。

1.“一篇(部)”带“一篇(部)”模式。“一篇(部)”是教材或与教材相关联的一篇(部)文章或书籍,带的“一篇(部)”是拓展延伸的课外文章或书籍。这两篇(部)文章或书籍一般主题相同或相近,在表达方法、作家作品、语文要素等某一方面也有比较明显的关联性。所以采用的教与学的方式一般是精讲、精读课内文章或书籍,再进行比较教与学,也就是围绕教材教学中的重点进行延伸性学习,为学生的提供实践、积累、运用的机会和空间。

2.“一篇(部)”带“多篇(部)”模式。“多篇(部)”是由教材的某一篇(部)拓展延伸的与教材相关联的课外的多篇文章或多部书籍。“一篇(部)”与“多篇(部)”在主题、表达特点、作品体裁等某一方面相同或相近。所以采用的教与学的方式一般是精讲、精读教材里的“这一篇(部)”,略讲、粗读多篇(部)文章或书籍,再进行比较教与学,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和思考问题,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能力。

3.课外“多篇(部)”模式。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学的实际情况师生商议自定主题,围绕主题自行选择“多篇(部)”文章或书籍。可以聚焦作家、表达特点、作品体裁,也可以聚集一些话题来启发学生阅读思考。这是一种需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考核、督促的模式。做得好,会进一步提高阅读品位和品质,受益终身。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