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生命毕竟区别于非生命,物理学家薛定谔指出,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本质在于有机体不断主动增加负熵,以避免衰退到"情性平衡态",而增加负熵的途径即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尽管化学家米勒曾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还原性气体环境,经火花放电产生有机物,证明了无机物可以合成有机物,但这并不能说明生物与非生物间的界限就不存在了。银河系那么大,目前发现生命存在的也只有地球。有学者曾打过这样的比喻∶地球上能产生生命的概率大概相当于掷一万次骰子六点朝上的概率,足以见生命的出现是多么偶然。这也从侧面说明生命的形成过程是多么复杂,要经过多少的试错才能碰对。 而生命显著区别于非生命的特征在于生命有意识,无论是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总能操纵自身的生命系统,去完成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等的生命活动,而这些复杂的程序全都存在A、T、G、C这四种碱基的排列组合之中。目前我们仍无法得知生物怎样用意识将它们的指令传至全身,去协同完成一个又一个复杂的生命过程。有学者假设DNA具有磁场,通过与其他DNA相互缠绕成类似螺线管的形状,从而产生电磁感应,使得信号借由电磁场以无线方式瞬时传递,而不会有额外的杂讯或异常的信号,只是以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无法进一步了解其内部构造。但意识为什么会产生呢?智慧设计论认为宇宙为着生命而创造,无论是何等事物创造出宇宙星系,它本身具有智性,而且"偏好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