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二)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10-19
 

在激辩中传播,于比较中选择。【筋骨句】

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一些老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李大钊、毛泽东等深受辛亥革命影响的革命者,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主义,逐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1921年7月23日,大暑,上海空气濡湿闷热。

望志路106号,一幢不起眼的石库门小楼里,亮起星点灯光,中共一大在这里召开。从此,中国共产党人登上历史舞台。

为什么共和制度在中国社会步履维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辛亥革命没有深入发动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革命伟力。只有唤起亿万民众的觉醒,方能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走向。

认识到这一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承担起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历史使命,致力于“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开创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对辛亥革命精神的继承中实现超越和升华,带领广大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这一刻,近代以来历经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用激昂的语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震天的欢呼激荡在天安门广场。

身着深色旗袍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先生画像,不禁热泪盈眶。8天后,她这样向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奋力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