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从生产关系看,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A.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B. 人们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C. 生产资料共同占有 D. 生产工具极其简陋
2. 古罗马的提洛斯岛是当时最大的奴隶市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奴隶像牲畜一样等候买主。这说明 ( )
A. 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B. 当时的古罗马已进入封建专制时代
C. 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最低级阶段
D. 奴隶社会已出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
3. 下列事件按因果排序正确的是( )
①私有制产生 ②剥削产生 ③生产力发展
④阶级出现 ⑤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⑥个体劳动盛行
A. ③⑥①②④⑤ B. ③①⑥②④⑤
C. ⑥③①②④⑤ D. ③①②⑥④⑤
4. 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列说法符合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的是
A. 地主占有全部土地和劳动工具 B. 地主可以随意买卖、杀害农民
C. 农民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D. 农民可以支配部分劳动成果
5.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根本原因是( )
A. 新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推动了阶级社会的发展
C. 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推动了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 新社会的生产关系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6.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经济大危机。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社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②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引发的
③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 ④表明社会物质财富非常丰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在19世纪初达到了顶峰。下列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正确评价是( )
A. 它是毫无价值的设想 B. 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C. 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D. 它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 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关键在于对资本主义阶级本质的揭露,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知。下列理论学说能够揭示这一问题的是( )
A. 唯物史观 B. 剩余价值学说
C. 德国古典哲学 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9.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使得以前乌托邦似的社会主义有了全新的实践。这说明十月革命( )
①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首次尝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当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 )
①仍然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 ②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经济、政治、文化都日趋落后 ④仍然处于资本主义社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B.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 走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 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土地革命
12. 中国选择复兴之路,是因为在当时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下,中国不可能模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是由 __________ 决定的。( )
A. 帝国主义维护在华特权的需要 B.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 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D.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对“新篇章”理解正确的是( )
①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④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4. 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 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5. 社会主义建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这是崭新的历史课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
②鉴戒苏联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③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④照搬苏联经验,走前人走过的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__________道路,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社会主义改造
C. 社会主义改革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7.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
①公有制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完成了对它们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 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