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为何容不得高端人才?
高三(5)解静茹
最近,深圳中小学的教师招聘名单吸引了社会关注,其中清一色的名校毕业生甚至是顶尖高校的学生更是引发热议。或许有人对此持反对观点,但在我看来,此举利大于弊。
有人认为这一举措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其实不然。在教师招聘这方面,大部分情况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如果是真的醉心于学术研究,毕生追求是在所学领域开拓一片新天地,你大可不必去理会这些新闻,继续钻研学术。但若是不执着于此,而是希望立足于三尺讲台教书育人,那么学校此举刚好提供这样的机会,最后也是皆大欢喜。可以说,深圳学校的这次招聘也是给那些有想法的人提供机会。
为什么愿意斥巨资去招聘名校学生,或许是出于国家对人才的渴求。人才流失是每个国家都无法避免的问题,那么,就需要培育更多的人才来填补这个空缺。招聘名校毕业生以及顶尖高校的学生来成为教师,为的就是利用他们在各自领域的专业性,在学生启蒙时期更加科学的普及专业知识并积极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明晰自己的人生航向,最终成为可以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的新一代人才。
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摩擦甚至是局部冲突一直存在,但国与国之间的信息文化的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聘请剑桥,牛津等高校的毕业生估计也是考虑到这个因素。一方面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将之与国内的技术相结合,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一个交流文化,互通有无的作用。古代丝绸之路与现在的一带一路通过交流取得了经济上的繁荣发展,那么聘请世界顶尖高校的学生来到国内教书,进行文化与思想的碰撞,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思想文化以及科技的繁荣兴盛。
当今社会,有着许多在很多人眼里认为是大材小用的事情发生。一如上面的聘请教师,一如高考状元选择回村当茶农。但人们没有看到的是藏在背后的积极意义。聘请名校学生当老师可以将教育进行多维度的提升,让教育不再仅仅是教育;而状元回村则可以“对症下药”,针对自己家乡的现状制定合适的发展规划来提高人均收入,从而提高当地人的生活幸福指数。
许多人会觉得大材小用是一个略带贬义的词,但有些时候,大材“小”用会比大材大用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纳栋梁之材,燃教育之火
高三(7)吕林运
近日,高薪聘请名校毕业生任职中小学教师一事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私以为该做法大有可取之处。
在当下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和培养不可或缺。高薪聘请名校毕业生一方面稳定了国内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也为人才的可持续培养奠定了基础。
或许有人认为高薪聘请名校毕业生浪费且不公,但身为名校毕业生的他们,在人生最珍贵的青葱岁月中负出了超出大部分人的努力与汗水,古语有言:“天道酬勤。”高薪水是对他们的努力和汗水的嘉奖与认可。与此同时,一名优秀的任课老师也激励了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投入,树立了他们崇高的理想,使他们为自己更美好的未来拼搏。通过人才培养人才的良性循环,新时代的中国必将生机勃勃,发展的车轮必定会滚滚向前。
教育的本质是传承。雅恩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名校毕业生掌握完备的系统知识,并且能结合自己成功的经验,在教学上会有更优的方案。在青少年尚且年幼时,培养优秀的学习习惯,规范正确的行为品德,树立崇高的理想,会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更好的立德树人,为国家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
故此,我认为高薪聘名校毕业生担任教师是值得的。在吸引大量人才效力于本国的同时,又保证了未来人才教育的质量。
人才任职教师是教育的保障,他们是举着火把的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是苏格拉底千年以前就发现的真理。只有在青少年时期学会如何正确的学习,才会在未来保持心中的雄雄烈火,照亮民族的前路。究其源头,定离不开那一粒看似微渺的火种。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是泱泱中华自古流传的优秀传统。从春秋私塾出现,随后百家争鸣,到西汉出现太学,再至今20世纪80年代起正式实行的义务教育,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因此,只有发展好教育,立足扎根于教育,我们才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走得坚定且安稳。
综合以上的看法,我认为高薪聘请名校毕业生担任中小学教师意义重大,而非浪费与不公。
高学历招聘加剧教育不平衡
高三(8)李昀熙
随着深圳中小学教师招聘名单的公布,人们讶于新招聘的老师的学历之高,有人认为利国利民,也有人认为浪费不公。而以我之见,高学历的教师招聘带来的效益只是有限的,而此举造成的一些不利后果更值得我们去重视。
诚然,“教育就是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如若教育资源优秀,那么“推力”自然会变大,学生的素养得以提高得更多,人才也就越优秀越多,以此良性循环,自是众人皆欢。
可是,一切真的会如这般美好吗?其实不然。于个人而言,拥有如此高的学历应去闯荡一番,但在现实面前,大多数人选择了留在大城市里做一个中小学教师,轻松闲适地活着。这正是对自我追求的一种懈怠,他们将自己困于舒适圈中,放弃了进一步探索人生价值的意义。
从社会角度出发,这既是时代带给教育的红利,也是时代带给教育的困境。经济发达的城市可以用经济优势将高学历教师收入囊中,以经济先富带动教育先富。但同时,经济落后的城市便在教师待遇上落了下风,教育上自是也落了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被加剧,对这些地区的学生确实不公。而大多数高学历的老师,很少会有人主动去西北、山区里教书。资源不足,人才就会稀少,这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而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从国家层面来讲,要认清当今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的局势,推出相应的政策,鼓励优质教师去经济落后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缓解不平衡局势。而个人也应提升自己,不拘于优质待遇,趁青春年少去拼搏一把,进一步发现发扬自我的价值,也为社会添砖加瓦。
高学历的教师招聘体现了我国当今社会“内卷化”的浪潮的汹涌,优质资源的争夺造成了进一步的不平衡。教师的内卷化,学生之间的内卷化,让人们陷入争夺的漩涡,因而,我们更应该与内卷化保持适度距离,重视诸如“教师内卷化”带来的后果,从而解决问题。
科教兴国,当教育资源不断的优质化,利国利民的道路便可更加宽阔明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