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第三课第一课时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9-22
 

江苏省仪征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政治学科导学案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课时 伟大的改革开放

研制人:徐建华     审核人:徐蓉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授课日期:2021.9.17~18

本课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本框对应的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要求:“2.2阐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2.3

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提示”,要求我们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意义,了解改革开放的基本历程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变,理解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一、学科素养导向

素养目标

重点关注

1.理解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做出实行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策的伟大意义。

2.阐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就,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革。

3.查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资料,搜集生活发生巨大改变的事实,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了解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1.改革开放的进程。

 

2.改革开放的意义。

 

3.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

 

4.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二、基础知识导学

1.改革开放的进程:

(1)开启时间: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                         ,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实行          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                         

注意: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要求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3)开放的进程: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创办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发开放                                             ;第三个阶段进入新世纪,                                       ;第四阶段新时代,                                     

(4)改革的进程:

农村改革:1978年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                                    

经济体制改革:一是确立改革目标为                  的阶段(1978-1992);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1992-2002);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2-2012);四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2至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发展: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9年,实行改革开放,成功                      ;第二阶段是从1989年到2002年,推进改革开放,成功把                      ;第三阶段是从2002年到2012年,加快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第四阶段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的意义:

(1)改变面貌: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实现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                        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完善到发展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                  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2)重要法宝、关键一招:               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             ,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三、重点难点导析  

1.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年均实际增长9.5%、主要农产品居世界前列、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

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建成包括医疗、养老、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我国实现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为推动人类共同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积极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经济体制,是充分发挥两者内在优势的新型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深刻的内涵。一是把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中的资源配置方式,摆脱了把市场经济看成资本文主义特有属性点传统观念。二是把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明确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劣,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四是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

3.改革先锋: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决定,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对受表彰个人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对受表彰的外籍人士颁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樊锦诗,女,汉族,中共党员,浙江杭州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自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

钟南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36年10月出生于江苏南京,福建厦门人,呼吸内科学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南仁东(1945年2月19日—2017年9月15日),男,满族,群众,吉林辽源人,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科学技术工作。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017年7月,入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五、知识体系导构

 

                              20世纪80年代

 

                 开放的进程   20世纪90年代

改革开放的进程                进入新世纪

 

                              进入新时代

                 改革的进程   农村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发展

 

                   改变面貌

改革开放的意义     实现飞跃

                   重要法宝

                   关键一招

五、同步巩固导练          (完成练习时长: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

①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 ②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③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④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事件反映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开辟海南为经济特区  ②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③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3.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下列关于我国农村改革经历的重大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②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③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④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4.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这启示我们(  )

①实践可以超越具体社会历史条件  ②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③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  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在实践和探索中推进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强力推动中国发展并取得了辉煌成就。改革开放40多年来(  )

①中国经济创造了战后一国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奇迹 

②中国人民的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全面小康走向富裕 

③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  )

①设立4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标志着我国改革的重点开始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的会议是(  )

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8.当今,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开辟的,未来强国之路的征程上改革开放更将大放异彩。这是因为(  )

①改革开放为我国进入新时代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改革开放 ④改革开放是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的工作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关于探索建立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②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③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下列事件中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有(  )

①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 

③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④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判断题

11.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

12.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大决策。(   )

13.中国共产党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

14.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讲话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合组织路线。(   )

15.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16.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

17.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

18.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19.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

20.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了市场化改革方向。(   )

(三)材料题

21.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他还强调:“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不是短期的政策,而是长期的政策,即使是变,也只能变得更加开放。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选择。”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1)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局面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