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导学案
《中庸》(节选)练习讲解
研制人:时花兰 审核人:周娟娟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授课日期:9月 17日
本课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
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
一、课前导读:
1、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字词句式。
3、再读练习题目。
二、纠错导思:
1.自主改错
要求:自主订正,但是不会的可以向班级其他同学请教,仍然不会的在试题上作出标记,请用不同颜色的笔在练习题目上做好标记。
2.剖析错因
要求:对照题目,分析此次练习中出错的原因,明确做题得失,在错题旁做好标记。
3.重点纠错
同步辅导练习中第五、六题。
要求:审读题目,明确要求,并在题目中圈画出关键任务及具体要求。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三、分层导练:
教材P145:积累
1.阅读并翻译第一段(所有班级)。
2.阅读并翻译第二段(实验班)。
四、反馈导思
1.结合自己的错因及上课时老师的讲评、和其他同学的交流,明确今后遇到此类题目时的注意点。
2.自己总结文言翻译的方法。
附:巩固练习(用时:30分钟)
1、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既不亲近哪个,也不冷淡哪个,而是和义在一起。】
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为求和睦而允许保留各自不同的意见,小人意见相同却不能和睦相处。】
C.乡原,德之贼也。
【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就是道德的败坏者。】
D.恶讦以为直者。
【(我)厌恶那些把揭发别人的隐私当作正直的人。】
2、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如果找不到中庸之人来跟他交往,那就一定结交狂放的人、狷介的人吧。】
B.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大概快要到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C.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只知和谐于是一味追求和谐,但如果不以礼来节制和谐,那也是不可行的。】
D.恶徼以为知者。
【厌恶那些自以为通晓一切的人。】
3、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端传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太祖即位,迁太常丞、知浚仪县,同判定州。为政清简,远人便之。会秦王廷美尹京。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
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上戒君勿言于端乎?”准曰:“否曰。”端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碑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宫车已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逮违命有异议邪?”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节选自《宋史》)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B.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C.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D.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押班”指朝会领班,起于唐;宋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B.“纳款”犹“投诚”,亦指接受投诚;纳款请命,意为投降朝廷并请求归附。
C.“起居”专指帝王的言行举止。
D.“晏”指平;宫车晏驾,宫车平稳出驶。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端为政清正简明,颇得民心。他在蔡州担任知州时,因为政绩良好,当地的官员和百姓希望吕端能留任。
B.吕端为相持重,颇识大体。他先当上宰相,担心寇准心中不满,奏请皇上同意寇准参与执掌宰相事务。
C.吕端察事以微,思虑深远。太宗本想杀死李继迁的母亲,吕端知晓后,劝谏太宗不杀她且善养她,后来因此成功招降了李继迁。
D.吕端行事果断,大事审慎。太宗驾崩,吕端感觉不对,当即关押继恩;真宗垂帘接见大臣,吕端确认是真宗本人,才率众跪拜。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
(2)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
19.太宗和寇准商议要杀李继迁的母亲,吕端是怎么说服太宗改变主意的?请作简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