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
1. 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以人类大战剑齿虎、猛犸象等史前巨兽为看点,将视线放到了远古时期。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了万年前的原始社会,那么,你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 原始人开始用文字记载历史 B. 人们主要使用青铜工具来采集食物
C. 原始人靠氏族首领的决策处理内部事务 D. 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5000年,而整个原始社会都是没有文字记载的,故A不选。
B: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使用石器来采集食物,故B不选。
C: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故C错误。
D: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 在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商业和城市日益繁荣。这表明( )
①奴隶制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奴隶是奴隶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③奴隶制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商业和城市日益繁荣,这表明奴隶制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表明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①④符合题意。
②: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错误。
③:材料强调的是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相较于原始社会的历史进步性,未体现奴隶制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制度,③排除。
故本题选D。
3.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②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③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④是可以通过资本主义内部的改革进行调整并解决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的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也是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①③正确。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的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而非等同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②排除。
④:资本主义内部的改革进行调整,可以缓和阶级矛盾,但是无法根本解决,④错误。
本题选B项。
4. 我国封建社会有一首民谣这样唱到:“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利息高、苛捐杂税如牛毛,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进监狱”。这首民谣反映了
①地主剥削农民的手段、方式 ②地主剥削农民的根本原因
③农民在剥削下,没有生活出路 ④农民可以自由劳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材料的民谣反映了农民阶级深受地主阶级的压迫,“三把刀”指地主剥削农民的手段多样,①项符合题意。
②: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材料没有体现地主剥削农民的根本原因,②项不合题意。
③:农民的三条路都不是生路,指的是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和剥削下,没有生活出路,③项符合题意。
④:农民比较自主地劳动,而不是可以自由劳动,④错误。
故本题选C。
5. 马克思曾引用过这样一句话:“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这里的利润来源是( )
A. 来自资本家投入的生产成本 B. 来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序性
C. 来自工人的工资 D. 来自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答案】D
【解析】
【详解】A:资本家投入的生产成本是产生利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来源,A不符合题意。
B:企业内部生产的有序性有利于利润的提高,但也不是利润来源,B不符合题意。
C:工人的工资和企业利润都来自工人的劳动,C错误。
D:工人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利润,D符合题意。
故本题先D。
6.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 )
①唯物史观
②剩余价值学说
③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④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①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根据所学知识,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 下列事件与社会主义运动对应错误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十月革命胜利---------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共产主义不一定会实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不符合题意。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符合题意。
③: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③不符合题意。
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遭到挫折,在曲折中发展,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8. 马克思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贫困不过是贫困,他们看不出它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命的破坏的一面,但是一旦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肉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促使这一“科学的空论”向“革命的科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矛盾的加剧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工人运动的推动
D.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B:题干阐释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试题规定性是“根本原因”,B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不是根本原因,ACD排除。
故本题选B。
9. 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这启示我们( )
A. 不要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
B. 要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发展道路
C.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D. 发展道路需要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
【答案】B
【解析】
【详解】B:材料的核心意思是要结合具体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我们国家发展的道路,故B项符合题意。
A:应该是学习他国经验,故A错误。
CD:选项CD两项与题意不符,不选。
故本题选B。
10.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D.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说法正确,但是题干要求选择认识不正确的,ABC不符合题意。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 回顾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黑暗境地。这一状况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 )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民主社会
③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④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同步富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③: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黑暗境地。这一状况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①③符合题意。
②: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不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排除②。
④: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幸福,不是同步富足,④错误。
故本题选D。
12.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②要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③与社会主义革命必须相互衔接
④其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
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来看,它是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故①正确,但不选。 ②:材料不能体现要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故②入选。 ③: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趋势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必须相互衔接,故③正确,但入选。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故④错误,入选。
故本题选C。
13.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包括( )
①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提出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故①②正确。
③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改革开放后的基本路线,而不是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故③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4. 党的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其依据是党的八大( )
A.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 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 正确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 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A错误。 B: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B错误。 C:党的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其依据是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正确。 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D错误。 故本题选C。
15. 1892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张裕公司成了一家国营企业。改造前后,张裕发生的显著变化有
①实现了葡萄酒的生产现代化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企业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
④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历史意义。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1956年底,那时张裕不可能实现生产现代化,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依题意,改造前后,张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化,企业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②③符合题意。
④:“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夸大了张裕发生的显著变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社会主义改造胜利,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16. 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一伟大变革的完成( )
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②表明生产资料公有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③实现了中国从资产阶级专政向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飞跃
④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一伟大变革的完成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飞跃,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政治前提,①③错误。
②: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表明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②符合题意。
④: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这一制度的确立为我胆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奠定了制度基础,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7.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国的改革开放
①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②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实力的增强
③彻底改变了我国生产关系的性质
④消除了一切不合理的体制机制,促进了富民强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根据题意,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实力的增强,①②正确。
③:“彻底改变”的表述错误,排除③。
④:一些不合理的体制机制仍然存在,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8. 漫画《变迁》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一个缩影。下列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日子过得越来越殷实
②我国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③我国实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④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①④:漫画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①④正确。
②:“我国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②排除。
③:共同富裕还没有实现,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19.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全部实践活动,也始终是中国社会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成功探索。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
①决定实行改革开放②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③解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④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①错误。
②: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并不是中共八大的内容,②错误。
③④: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成功探索,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解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0.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确立。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召开了十四大,决定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自此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下进行。B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CD排除。
故本题选B。
21.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要志不改、道不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B. 社会主义现代化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实现科学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国的方向、道路要与中国实际及时代特点相结合,科学社会主义不能体现中国特色,A不选。
B: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不是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B不选。
C: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及时代特点相结合,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正确。
D:实现科学发展是我们的发展要求,也不是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D不选。
故本题选C。
2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是回答的时代之问,根据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回答坚持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①—④—③ D. ①—④—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邓小平理论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①排第一位。
②: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②排第三位。
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③排第四位。
④: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