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必修一 第二课第一课时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9-10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研制:赵有权          审核者:徐蓉        授课日期:

一、学科素养导向

素养目标

重点关注

1.了解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悲怆历程,分析多种尝试终归失败的原因。(科学精神)

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科学精神)

3.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政治认同)

4.掌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功绩。(政治认同)

1.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5.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功绩。

二、基础知识导学

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              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2.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                  的历史任务。

3.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走不通,必须另辟行路。

4.1919年        爆发,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三、易混易错导辩

1.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和组织准备。

 

3.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4.鸦片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先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再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6.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7.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地社会变革。

 

四、重点难点导析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地位作用

(1)思想条件:1917年,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2)思想组织条件: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3)成立及历史功绩: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然后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对中国:A.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D.使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了中国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

对世界: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征

(1)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2)特点:“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①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②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就所属世界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