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确立总议题: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与发展趋势——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 想一想:马克思的论断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要经历哪几种社会形态?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著名论断是: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经历这些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我们第一课先来学习前四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二、讲授新课 分议题1: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一、 对比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异同 创设情境:小红、小明、小凯、小希四个好朋友在探险时发现了一台时光机,使用时光机,他们穿越到了过去...... 情境一 小红睁开眼,眼前呈现出这样的场景:人们群居在洞穴中,穿着以兽皮和树叶为主,大家共同劳动,使用石头等简陋工具获取食物,平均分配...... 情境二 小明穿越到了夏朝,这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小明家境殷实,有众多仆人为他服务,他不用参加生产劳动就能获得食物和衣物。在父亲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探究活动:判断小红、小明分别穿越到人类社会的哪一个社会阶段?请你简述这两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比较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异同。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社会形态 |
原始社会 |
奴隶社会 |
生产力特点 |
|
|
生产关系特点 |
|
|
政治制度 |
|
|
主要矛盾 |
|
|
提示:名词解释 1.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学生活动:先判断出小红、小明分别穿越到人类社会的哪一个社会阶段?然后全班分成2个小组,分别从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主要矛盾四个方面探究两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各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对比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同 情境三 小凯穿越到了东汉末年,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农民。他们家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被武装为私兵。他家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是,他家又有自己的财产,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 情境四 小希穿越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成为了众多资本家中的一员。经过漫长的海外殖民扩张掠夺与国内的圈地运动,英国的资本家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也见证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探究活动:判断小凯、小希分别穿越到人类社会的哪一个社会阶段?并比较这两种社会形态的发展状况和本质特征,请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社会形态 |
封建社会 |
资本主义社会 |
生产力特点 |
|
|
生产关系特点 |
|
|
政治制度 |
|
|
主要矛盾 |
|
|
学生活动:先判断出小凯、小希分别穿越到人类社会的哪一个社会阶段?然后全班分成2个小组,分别从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主要矛盾四个方面探究两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各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完善。 教师总结:
社会形态 |
原始社会 |
奴隶社会 |
封建社会 |
资本主义社会 |
生产力 特点 |
石器 |
金属工具 |
铁器和牛耕 |
蒸汽机和电力 |
生产关系特点 |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等互助、平均分配产品 |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
政治制度 |
氏族制度 |
奴隶制国家 |
封建国家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
资本主义国家 |
主要矛盾 |
人与自然 |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 |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 |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
设计意图:通过四个情境创设,回顾社会历史阶段,描述和比较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状况和本质特征。 分议题2:揭秘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情境探究:小红、小明、小凯、小希穿越回到现代后,分别对他们各自所体验的社会形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小红认为:“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是理想的黄金时代”。 小明提出自己的疑问:“奴隶制是一种野蛮的剥削制度,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究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还是退步?” 小凯和小希则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资本主义的建立是一种历史倒退。” 探究活动:你同意以上观点吗?请说明理由。并探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发表观点。 结论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结论2: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进步。其历史进步性表现在: (1)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生产力是以金属工具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生产力进步带来城市的出现、文字被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工,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迈入文明的门槛。 (2)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判断人类历史进步的主要标准: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如果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则是历史的进步;如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则是历史的倒退。 设计意图:通过观点的辨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过程是历史的进步,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帮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 过渡:通过同学们精彩的展示交流,我们明确了原始社会并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那么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又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和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结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分议题3: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情境探究: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危机爆发变得更加频繁。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迅速萧条。201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遭受重创。 探究活动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何基本特征、主要表现? (2)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P9-11页,小组讨论并发表观点。 教师点拨:(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人混乱。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寻求本质。所以从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角度提出问题。 探究活动2:为什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发言。 教师点拨:(1)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要让学生清楚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逻辑关系,也就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无法消除经济危机,决定了资本主义的最终命运。让学生坚信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育对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的政治认同。 情境探究:“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方位。”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探究活动:我们现在正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人类社会还将往哪去? 学生活动: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切身体会自己身处社会主义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并能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