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必修一 第一课第二课时A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9-03
 

第一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A

课题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主要阐述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主张和主要缺陷,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的曲折,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学习者分析

情态层面: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能力层面: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分析说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知识层面:识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解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

 

3.学习目标分析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石,强化“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知,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精神: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局限性

公共参与: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曲折,深刻的体会我国社会主义成果的来之不易。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做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难点: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5.学习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评价量表

维度

等级

与小组同学配合主动

 

搜集信息充分、精当

 

流利地表达小组观点,并能为主要观点提供例证

 

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

 

对具体的比较优势的理解深刻、独到

 

教师教学评价量表

项目

内容

等级

教学设计

1、设计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及学生生活实际。

2、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教学实施

1、营造民主、和谐、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组织多种形式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即时评价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良好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效果

 

1、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获得的知识扎实。

2、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3、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科素养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6.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导入漫画资本主义剥削下的残酷现实

思考:(1)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长此以往,会出现什么问题?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条件。

环节二:教材11探究与分享《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时期》

探究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16世纪初至17世纪末的空想社会主义特点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特点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特点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环节三:观看视频《欧文的社会实验》

探究问题:观看视频思考为什么欧文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对空想社会主义者进行评价?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提取视频关键信息,回答探究问题。

正确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局限性(失败的原因)和积极意义

历史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积极意义:空想社会主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 表达对未来思想社会的诉求;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环节三:观看视频《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探究问题: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爆发有何意义?为何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给了我们什么经验教训?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通常有哪些形式?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意义: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教训: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

名称

斗争目的

斗争形式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提高工资

经济/政治斗争

英国第二次宪章运动

获得选举权

政治斗争

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反抗资本金的过度剥削

经济/政治斗争

 

 

 

7.板书设计:

8.作业A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案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