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读书,风雅自来!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19-03-04
 

南怀瑾先生曾说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


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的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也都属于“读书明理”。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


 


把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如果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


 


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雯读到朝辉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


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世苍凉,都不失人生之快事。


 


书中是另一个世界:


可以在浩瀚的《四库全书》海洋里激浪扬帆;


也可以在亘古的《史记》幽林中闲逸漫步;


从《十诫诗》中能看到仓央嘉措那纯真爱情的传奇;


从《兰亭集序》里依稀闻到王羲之那流芳百世的墨香……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