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语文期末复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论证特点和论证思路总结
一、论证特点
1、论点提出的角度:是否准确、新颖、独到。
论点指的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从全文来看,论点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而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全篇应紧紧围绕着这一中心论点来展开议论。为了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的角度: 是否典型、新颖。
论据指的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分为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从论据的选用或者论据的类型这个角度来回答。
3、论点提出的位置和方法(引论特点)
常见:(1)标题即中心论点,旗帜鲜明,读者一目了然; (2)开篇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直接亮观点;
(3)通过材料,借助由头,引出中心论点; (4)在具体论证之后归结中心论点。
补充:
ⓘ在因果分析中提出论点我们常说,事出有因。可见,因与果是密切相关的:因是果的依据,果是因的必然。在因果分析中提出论点,就是从事物纷繁复杂的联系中,找出论点与特定的“因”的相互关系,并加以理性地分析阐述,进而水到渠成地引出论点。
②在背景分析中提出论点背景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历史或现实的环境气候,它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背景是产生论点的土壤。论点的提出,如果能结合背景分析,就会使论点有了雄厚的客观基础,显示出它的必然性。
③在摆出任务中提出论点论点有了沉重感,也增强了它的激励性。
④在谈是论非中提出论点就是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议论其中的是是非非,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主张。用这种方法提出论点,作者要有明确的是非观,要注意辩理,把论点建立在理上,力避简单、武断,以致削弱论点的说服力。
⑤在层递中提出论点层递,是一种层层深入,向目标步步逼进的艺术手法。利用层递提出论点,就是作者故意把笔宕开,先从远处说起,从一般说起,然后逐渐收笔,最后点出论点。
⑥在排他中提出论点就是在排除他人观点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以他人的观点为映衬,突出自己观点的独特性,令读者耳目一新。
⑦在类推中提出论点.
⑧在泛论中提出论点在泛论中提出论点,就是从谈论面上的问题引出论点。这样提出论点,看似不动声色,但因泛论的问题多是些热点问题,而引出的论点又是热点中最引人注目的,所以,这样的论点,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⑨用设问提出论点设问是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设问中的问句并非多此-一问,它是引起人们注意的艺术,它把确定的意思用疑问的句式提出来,一下子就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时再给出答案,让人把答案铭记在心,论证深刻。议论文常常用设问提出论点,突出论点。
⑩用强调提出论点就是在提出论点的时候,有意使用强调词语、强调句式,通过强调提高论点的重要地位,达到突出论点的目的。
4、论证方式角度
(1)立论(提出自己正确的观点)
(2)驳论(指出别人的论点是错误的,提出自己正确的观点)
(3)立论驳论相结合,先破后立,先立后驳,边破边立。
常用的驳论方法有直接反驳、反证法、归谬法等。(与立论都属于论证方式)
①直接反驳,即是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敌论点是错误的方法。
②反证法,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反证法。例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为了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 -错误论点,就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正面论点,然后运用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这- -论点的正确性,从而驳倒了反面论点。
③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例如:如果按那些政治"精英”们所述的理论来分析,只会产生这样-一个现实:即凡是走上资本主义私有化道路的国家,全部或至少大部都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快。但可惜的是,这种现实还不存在,这种材料在现实的世界上还没有。
5、分析论证结构特点
引论、本论、结论三个有机整体构成了议论文的三部分。
(1)层进式(纵式结构):后面的论证是在前边论证基础上进行的,前后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前后顺序不能随便改动
(2)对照式:两种事物加以对比或用另一种事物来烘托某一事物,文章内部从相反或相对的角度对比分析论证,先正说后反说或先反后正说。 A正反对比(正反观点或正反例证) B相关比较(主次轻重利弊得失)
(3)总分式(横式结构)
指的是文本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文章结构可细分为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
(4)并列式
指的是展开的各层次间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的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其实,通篇使用并列式的论述不多,一般是
在主体论述部分,分几个角度对观点加以阐述,这样便与总分式重合了。
6、分析论证方法
A(正反)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B类比论证:把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种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C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论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识,化深奥为浅显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D演绎论证:普遍规律---特殊规律,也叫“理论论证”,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E归纳论证:由个别总结归纳出一般规律,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F因果论证:原因论证结果,由结果探求原因,让人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G举例论证(例证):列举确凿、充分、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起到具体有力、以理服人的作用,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H引用论证(引证):引用名言或引用一些普通人的说法,使其更具有权威性和大众性,使论证有力。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I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J假设论证:针对着所举的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此类分析法常用“假....情况会怎样呢?”引出与所举事例相反的情况展开论述。
7.分析论证语言特点:通常有严密,准确,鲜明,逻辑性强;运用修辞,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等等。
①用词的角度:衔接语,关联词,修饰词等的使用
②句式的使用:反问句,感叹句,倒装句,把字句,被动句等等
③用词的科学性、准确性
二、论证思路(行文脉络、论述层次)
1、首先,作者借现象/通过……提出/指出XX论点或XX论题或XX问题;
2、然后,分角度分析问题,从XX等方面论证观点;
3、接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最后,重申论点或作总结,得出XX结论/提出希望,发出号召/阐明、指明……
三、习题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保持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全人类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保持和延续生物的多样性,世界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有效措施。在我国,有着自己的植物诺亚方舟——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英国,有一个名叫千年种子库的保护中心,珍藏了来自各大洲的众多稀有物种;在挪威,有一个目前最安全的种子基因库——“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其基因储备是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为确保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无限可能。
抢救和保存农作物的遗传资源如种子,可以维护农作物的多样性。现在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大多有了自己农作物的基因库。有的种子基因库搞得非常好,但有的因缺乏经费、位置不合适或管理不到位等,还不能确保粮食种子的安全。特别是遭遇大的天灾人祸,如地震或战争时,当地的基因库就可能被毁于一旦。
所以,为了做到永久安全地保护全世界农作物的多样性,就需在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备份人类所有的优良农作物种子,以防万一。即使当地种子库被毁了,也可再用这些异地储藏的种子重新启动当地的农业生产。“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是确保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被称为“末日种子库”。
当前世界农作物多样性保护形势并不乐观,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正在使农业失去良好的基础,也使人类面临着更加饥饿的严重威胁,首当其冲的就是穷人,所以为全世界提供优质廉价的粮食无比重要。
人类仍有大约 80%的食物、住房和衣服来源于世界上现有的4 万种植物,可它们正面临着严重的咸胁,特别是填饱人类肚子的粮食植物。这种威胁主要来自天灾人祸,如不可预测的世界气候改变等。据科学家研究,地球温度每升高1℃,世界粮食就要减产 10%,升高 3~4℃,粮食就会减产 25%,全球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还有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据联合国推测,到 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增加到90 亿、这特对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资源形成巨大的压力。
运营管理“末日种子库”的全球农作物多样性信托基企资责人 Maria Haga介绍∶“从 1950 年至今、中国灭绝了90%的大米作物,美国灭绝了 90%的果蔬作物。"末日种子库"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保存更多的种子,利用已有的多样性种子来保护人类的现在和未来。
种子是最有价值的生命遗产人类要能在较少的土地保持收获较高产量的农作物,扰一定要永久保护好现有的农作物多样性,这是保证不断提供足够粮食的关键办法之一。而要保护好农作物生物多样性,就要永久保存好那些更能适应气候变化,需要较少土壤、化肥和水还可以抗病和抗虫的优良粮食种子,它们是天地精华,是人类上万年传承的最有价值的生命遗产、是保持人英现在和未来不再挨饿的依靠和希望。
多样性对于粮食作物的安全十分重要。有多样作物的存在,未来可以挑选进行优势杂交;比如一个品种的小麦需要比较少的水就可存活但低产。而另外一个品种的小麦可能需要很多的水但高产,根据不同的特性可以杂交在一起,形成高产、需水量很少的新型的作物。
目前世界各地已有近百家基因库机构把将近上百万份种子样本送到“末日种子库“保存。这些种子源自世界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数将近6亿颗。储存在这里的 82.5 万个品种,代表了1.3 万年农业历史。
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关键作物品种储存,所以“末日种子库”就像“备胎”,是这些种子备份的备份。当洪水、战争等威胁了国家种子库,或者工业规模的农业极大减少了遗传变异以至于害虫泛滥成灾、作物死亡时、“末日种子库”存在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播编自徐峰《神子基因;延续生命的诺亚方丹》)
材料二∶
虽然中国口粮亩产世界领先,但玉米、大豆等重要饲料类作物亩产远低于以转基因种子为主的美国、拉美地区,单产不足农业发达国家的 60%。玉米、大豆提高亩产,还需要依靠生物有种技术,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粮食安全的前提是种业安全、但是,在产业发展、科研体系、技术攻关三个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存在较大差距。
其中,生物技术是当前中国种业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核心短板。中国种业科技整体仍处于以传统杂交育种为主的发展阶段,而美国的种业技术已经步入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生物技术育种阶段, 在全球种业竞争已经步入以“生物技术+信息化”为特征的大背景下,中国种业由于生物技术的原创性少、生物技术产业化方面落后于人,面临“卡脖子“的窘境。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的短板,也是未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破口。2020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 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其中指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会议明确,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此前,生物育种作为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已经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摘编自莫云《保障粮衡安奎从种子入手,攻关“卡脖子“技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英国千年种子库的保护中心和挪威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有着完全相同的功能定位。
B.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对当前的种子安全和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气温升高、虫害侵袭、战争破坏、人口增长等。
C.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但是中国在杂交育种和生物育种方面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且生物技术面临“卡脖子”的窘境。
D.认识到当前种业存在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种子问题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2. 下列关于农作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目前要维护农作物的多样性,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备份人类所有的优良农作物种子,以防万一。
B.保持农作物的多样性,就给科学家利用不同品种的优点通过杂交等技术手段培育出更为优良的种子提供了可能性。
C.现在世界农作物多样性保护形势堪忧,如中国大米、美国果蔬的作物大量灭绝,“末日种子库“将会使这些物种起死回生。
D.在耕地日益减少的形势下,保护农作物多样性也是提高农作物产量,为世界提供足够粮食、解决饥饿问题的关键方法。
3. 根据材料推测,下列不是建立“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必备条件的一项是(3 分)( )
A.在北极的永久冻土带,自动温控系统使空气交换机和制冷设备交替工作,保持恒温。
B.位置比现在的海平面高出 130 米,即便气候变暖导致冰层全部融化,也不会将其淹没。
C.外包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隧道里有数道密封门,能够抵抗爆炸冲击力和热空气。
D.位置很偏僻,却容易到达,有很好的码头和机场,给各国运输种子来此提供了便利。
4. 关于国家提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你是如何理解的?(4 分)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参考答案】
1.(3分)D(A项,定位不完全相同;B项,“人口增长”不是天灾人祸;C项,中国只是在生物育种方面落后;原文未提“杂交育种”方面落后。)
2.(3分)C(“末日种子库”并不能使已经灭绝的物种起死回生。)
3.(3分)D(从材料看,交通便利并不是必备条件。)
4.(4分)①保护、增加耕地,维护生态环境,确保粮食安全;②加强生物技术攻关,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6分)①首先介绍多样性种子库建立的目的;②接着分析了种子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③最后阐述了保护种子多样性、建立“末日种子库”的意义。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