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地理赏析 | 72年前,上海解放啦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5-28
 

上海,长三角的明珠城市,被誉为“东方魔都”。同时,上海也是年轻的城市,她的发展与其成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今高楼林立的上海外滩、浦东一带,在三千年前(商周时期),还是茫茫大海,真可谓是“沧海桑田”的最佳注脚。

上海,相传在战国时曾是战国(末期)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之一的春申君封地,故简称为“申”,诸如近代著名报纸“申报”

历史上,今吴淞江下游(近海)河段,古称沪渎(“沪”或“扈”为当地人的捕鱼竹栅,渎为江河近海地带,故名)。东晋时,曾在此筑垒,称为“沪渎垒”(今上海市旧青浦镇西,宋代已沦入江中),故上海也简称“沪”。

上海海岸的发展与长江的历史发展相关的(长江三角洲的大推进主要是在三国孙吴和东晋以后)。伴随着农业(山地)开发促使水土流失加快,滚滚泥沙随大江东去,在长江口一带形成肥沃的沉积平原(内陆土地越发贫瘠)

西沙东去,为东南地区(江浙沪)更加发达的农耕文明和近现代工业文明奠定了基本的土地基础,也造就了中国东西(部)文明的大换位。距今7000年至6000年前,上海西部形成第一条贝壳沙堤海岸(该海岸以西多为湖沼平原)。

距今3000年左右,上海陆地自沙冈向东推进2—5千米。距今1700年前,陆地自横泾冈平均东移20千米。距今1000年前,上海东部浦东的里护塘海岸(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形成。宋元以来(近1000年),里护塘以东的浦东东部成陆。

此外,长江所带的泥沙在长江口淤积,形成许多沙岛,现在长江口的崇明岛(冲积岛,中国第三大岛屿)便是由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然,泥沙不仅为上海带来了不断扩展的土地资源,也给上海港(长江河道)带来了淤塞。

唐天宝十年(751),上海(本土)出现了县治——华亭县(今松江区)。唐宋时期,又在吴淞江(即苏州河。原为上海主要河流,起太湖排洪、旱季灌溉之用,但后因淤塞,经人为改造,成为了黄浦江的支流)边建设青龙港(今青浦区),为“海商之所凑集也”。

宋代末年由于吴淞江淤塞,海船难以进入青龙镇,特设立上海镇(今上海城区。“上海”一名或源于吴淞江支流“上海浦”)。到了元代,上海成为海运漕粮的要地(地理位置处于中国海岸线中点,南北皆可沟通;又位于长江入海口处,亦可陆海联运,贯穿东西),城镇经济快速发展。(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在今上海城区设立上海县,境土包括今青浦、南汇和浦东新区。

明清以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大为发展,上海的棉花种植业和纺织业十分发达。同时,上海滨海受海水浸渍,形成著名的产盐场。上海县境范围大大扩展,已经成为当时江南重要的城镇(布匹、糖料、棉花集散中心)。

明代以来黄浦江水道形成,奠定了上海港的发展基础,上海港逐渐成为太湖流域的主要海港、中国南北货运的交合点。但是,上海的真正腾飞则源于中国近现代屈辱历史——(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后,上海被迫开放通商。

鸦片战争(1840—1842)后,世界列强纷纷在上海划设租界,随即在此大量兴办工厂、开办银行,并倾销(工业)商品,开发娱乐服务业。上海在遭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同时,开始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结束了百年耻辱,换来了新生。同时,上海的郊县划入苏南、苏北行署,后由江苏省管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为中央直辖市。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