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主任工作原则
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姓名、家庭、生活习惯、个性特点、同伴群体等、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兴趣爱好、情感需要、人生目标等);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2.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并发挥感情作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借助成员间畅通的信息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培养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形成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3.如何做到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呢:坚持以理服人,启发自觉,引导自我教育;树立典型榜样,产生动机;在班级评价中,以表扬、鼓励为主,以批评、处分为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建立健全班级常规,定期检查监督,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4.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有:控制情感,沉着冷静;了解情况,掌握分寸;依靠集体,尊重学生。
一、班集体建设
1.形成条件:有集体成员认同的共同目标;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2.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1)确定建设目标:长期、中期、近期目标(具体、可操作)。(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民主选拔班干部(优化班级管理,加强班集体建设的关键),积极培养班干部(支持、鼓励并发挥其特长)。(3)形成集体规范和舆论氛围:以科学的班级规范管理人,以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人(善于运用奖励和惩罚,重视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注意舆论倾向,正确加以引导,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充分运用舆论阵地,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
3.重视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注意舆论倾向,正确加以引导;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充分运用舆论阵地;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
三、面向全体的发展性评价
评价本身具有导向、诊断、教育等重要功能。
1.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的具体体现:将学业评价与非学业评价相结合;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分析性、综合性、考察、调查评价、定量、定性、形成性、总结性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班主任主评+,老师、家长参评+学生自评互评等)。
2.自我评价实际上是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反省的有效途径。
3.中小学常用的评价方法:成长记录袋评价、素质报告单、学生操行评语。
四、班级德育
1.学校德育的创新实践:(1)学校德育的创新思路:①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②重视理想教育,用理想点亮学生的人生。(2)学校德育实践的手段方法:①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德育活动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2.班级德育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3.班级常规德育工作的内容:制定班级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重视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