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4)通过问题解决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5-22
 

4)通过问题解决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应把物理课程中所形成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用于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增强实践意识、养成科学态度,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生活中具有很多能生成有价值的科学探究问题的情境。例如,一名学生看见某工人沿着斜靠在墙上的梯子向上攀登时,担心梯子下端会滑动而产生安全问题。他用力的平衡规律探究此真实问题,得出人在梯子上的位置越高梯子下端越容易滑动的结论。该学生进一步研究得出梯子安全倾角的大小与动摩擦因数的定量关系,这是一个对安全施工很有实用价值的结论。该学生研究时,把人视为质点,忽略梯子的质量、梯子上端与墙之间的摩擦力等次要因素,合理建构问题研究的物理模型,进一步考虑梯子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并形成结论。在解决该问题中,学生发展了科学思维,增强了实践意识。

许多大众传媒的报道公共场所的公告等信息都跟物理知识有关,关心这些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某学生看见机场关于“严禁携带额定能量超过160 W·h的充电宝搭乘飞机”的规定,但不理解160W·h的含义。一般充电宝(移动电源)的规格标注的是电荷量,单位是mA·h,为什么该规定要以W·h为单位? 学生仔细阅读机场公告的文字后领悟到,机场限定的不是充电宝的电荷量,而是充电宝的能量,W·h的含义是瓦小时,160W·h相当于57.6t的重物由静止下落1m所具有的动能;若要判断常见锂电池充电宝的能量是否超标,须把它的电荷量乘以标注的额定电压(如3.7 V)。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拓展了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加深了对公共传媒中有关信息的科学性认识。

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设计具体活动、制订工作计划时,让学生会分析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会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问题,会思考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等。

要从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审视习题教学的目的,应通过习题教学,使学生在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实践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习题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答案,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