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1节 认识环境管理
学习目标
1.理解实施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结合具体实际,理解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3.结合实际,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导入:探究问题 案例1
1、如果三个牧民都增加了奶牛数量后,三个农民的收益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地增加奶牛数量?
3、为什么草场不能保证每个牧民都实现利益最大化?
4、当三个牧民意识到上述问题后,为了增加奶牛数量发生争执时,应如何解决?
5、怎样能够做到在环境退化之前就能够避免资源滥用现象的发生?
探究结果
1、如果三个牧民都增加奶牛数量,三个农民的收益都会减少。
2、3、由于大气、水、河流、地下水、森林等公共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废物,势必造成滥用资源的倾向。而草场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这片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无限制地增加,最终会有一天,这片草场完全退化,再也无法在此放牧。
4、理性的方法是协商解决,并减少奶牛数量。
5、可以给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并在牧民中广泛宣传,自觉执行;必要的时候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强制执行。——环境管理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自主预习
1.资源与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源于人们的① ,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② 和行为的③ 。
2.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单靠④ 方法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
3.环境管理的概念:就是对人类损害⑤ 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思维活动
1.为什么要实施环境管理?
答案 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因此单靠技术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它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
要点归纳讲解:
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
2、环境管理有助于在环境保护中协调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关系
3、实施环境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或重要保证)。
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自主预习
1.环境管理的对象
(1)个人:主要是个人的⑥ 和⑦ 环境行为。
(2)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⑧ 排放。
(3)政府:具有⑨ 身份。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
(1)主体:⑩ 和政府。
(2)作用:确定环境保护⑪ 、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⑫ 、制定⑬ 和⑭ 。
环境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一)环境管理
①概念: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
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按照经济建设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体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
简单地说,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②目的: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双重目的。
思维活动
2.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是什么? ※※
答案 对象是个人、企业和政府。执行主体是国家和政府。
总结:
(一)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和政府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二)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自主预习
1.管理手段
(1)主要手段:⑮ 手段和行政手段。
(2)其他手段:⑯ 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2.中国公民违反环境法律的原因
(1)⑰ 的驱动。
(2)不懂法律,不知道法律的威慑力。
思维活动
3.为什么说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答案 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是公共财产,环境保护是公益事业,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多种,由于国家和政府的最高权威性,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干预强制性地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行为,有效地遏制环境的大规模恶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合作交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苏州河横贯上海中部,过去,其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楫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狭窄了,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
(1) 试根据材料分析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答案 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方法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
(2) 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答案 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其中法律和行政手段是主要手段。
(3)简述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答案 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影响环境行为 |
约束方向 |
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环境行为 |
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正确的环境道德 |
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
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同时需要对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改造,实行清洁生产 |
强化记忆:(2)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执行主体及手段(p75,表5.1)
政府 |
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铁路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
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
执行主体 |
国家和政府 |
|
手段 |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
|
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 |
|
迁移应用 阅读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为“平静湖水”(下图)。随着大坝的建成运行,库区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据国家环保局通报,目前库区水质较好。但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随流水进入库区,某县曾在4天内捞起的漂浮物就达100多吨。
(1)图中某支流A、B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试说明原因。
解析 A处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B处由于水库修建而使河水更新速度减慢,加上沿岸污水排放而导致水质较差
答案 B处。原因: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
(2)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解析 漂浮物对库区的危害:危及水库安全,影响库区库容,对航运有一定的威胁。
答案 危害三峡工程安全;影响旅游景观;阻碍航运。
(3)从源头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可以解决库区漂浮物的问题?
解析 应从提高公众意识和垃圾及时处理两方面进行处理。
答案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利用各种手段(法律、行政、经济等)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各种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利用。
三、中国的环境管理
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图5.1)
①我国的环境保护三大政策:
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
②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简称32字方针
(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途径)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目的)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③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中已经纳入法律体系中的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我国最早施实的是“三同时”制度。
释义补充:根据我国2015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2.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图5.2)
《宪法》是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依据和指导原则。
《环境保护法》是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规定和调整 的综合性立法,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中的有关规定,又是制定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基本依据。
《环保单行法》
国际条约、国际公约(有关保护环境资源方面)
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 |
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
管理的主要手段 |
法律、行政干预 |
我国公民违反法律、引起犯罪的原因 |
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懂法律 |
强化记忆
环境管理的手段
课堂小结
知识提纲
课堂检测
1.下面两幅图体现或反映的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
A.谁污染谁治理原则 B.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D.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统一”原则
解析 污水处理与安装除尘装置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答案 C
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据此完成2~3题。
2.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 )
①个人 ②企业 ③政府 ④地区
A. 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C
3.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 )
A.国家和政府 B.个人和企业 C.地区和行业 D.部门和单位
解析 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国家和政府来确定环境保护的方针,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2010年5月,山东省沿东线工程的一些县区,环境部门依法强制关停了一些企业单位的自备井,以保证地下水的储量。根据材料完成4~5题。
4.环保部门依法“封杀”自备井的做法,属环境管理范围的哪类管理( )
A.区域环境管理 B.资源环境管理 C.部门环境管理 D.环境技术管理
解析 自备井能够比较随意地抽取地下水资源,封杀自备井是为了保护当地水资源,所以属于资源环境管理。
5.环保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 )
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环境教育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环保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对环境的管理,其主要运用了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6.读“我国东部部分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据环境保护部《2008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绘制
(1)环境保护部发布公报,按环境管理的职能和性质进行分类,属于________管理;从环境管理的手段来看,是以________手段进行环境管理。
解析 据环境管理和管理手段的分类作答
(2)请你为企业减排二氧化硫提几条建议。
解析 可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及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多角度加以阐述。
答案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和利用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教材P78活动
提示 进行活动时,需要注意正确地反映庭审程序,恰当地运用法庭规范语言。准备辩论时,要仔细阅读相关的法律文件,找出可能的法庭辩论焦点。例如确定犯罪情节是否严重?被告人的认罪、悔罪表现是否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依据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