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公众参与12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5-10
 

教学课题

5.3公众参与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1教时                         备课日期  4月14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引入】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从根本上讲,需要全人类在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根本的变革。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因为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文化观念,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协助政府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二、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

【课文讲解】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积极参加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

优势:①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②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③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

作用(工作方向):①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②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③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

【提问】我国NGO活动情况如何?

【回答】①发展非常快(注册的已超过2000个);②活动活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③都有自己的对象和目标

④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群众性民间环保团体——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也称“自然之友(Friends of  Nature)”)

2.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环境道德主要内容:课本P84表5.4

【提问】你认为青年学生应当如何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回答】积极参与当地环保NGO活动,如参与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做环保宣传员,监督政府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检举违法和不环保行为等。参加环保行动时尤其注意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和改善环境。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

 

 

 

 

 

 

 

 

 

 

 

 

 

 

 

 

 

 

 

 

 

 

 

 

 

 

 

 

本节内容学生只做了解,能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表5.4给出了部分环境伦理观及相应的行为准则。其中,“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属于消费环境伦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体现了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伦理观。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